竹签面筋串起乡村幸福生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们现在制作的面筋,就是烧烤店和小吃店里的面筋。以前感觉面筋制作很费事,没想到现在自己也能制作面筋了。”8月3日,安徽省利辛县孙庙乡振兴村凡万友面制品加工车间的工人李明兰说道。

利辛县孙庙乡凡万友面制品加工店,占地约130平方,主要加工面筋,销售是面向烧烤店和小吃饭店。负责人凡万友是振兴村人,一直有着自己创业的想法,但是现在社会上创业门槛都很高,限制了凡万友的发展。为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创来的路来,凡万友通过走访市场,不断向他人请教学习,找到了制作面筋的好门路!



凡万友介绍道,在决定从制作面筋开始创业后,创业的选址让我感到头疼,在外地租用厂房,成本非常高,难以获得利润。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不断向我介绍家乡创业的相关政策,同时还向我承诺在创业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政府都会积极协调解决。最终决定在老家开展我的创业之路。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建起了生产车间和冷库。在家加工面筋,在原材料的使用方面也为我节省了很多的成本。

在生产之初,我就对凡万友说道,一定要保证制作出健康的食材;一定要保证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一定要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振兴村书记李军介绍道。


“我们生产的这些面筋,都是非常干净的。我们在制作面筋时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卫生。”一位正在工作的工人徐志英说道。


凡万友的面筋生产,从最初的全家人一起上阵生产,发展到现在雇佣工人20多名,工人每月最少在凡万友这里能挣到2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工人大部分都是本村里的人。从最初每天生产加工几百串面筋,发展到现在每天生产加工几千串面筋,每月销售额在3万元左右,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凡万友的面筋生产已经走向正规,创业之路终于有了回报。逐渐打开了市场,不断受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认可,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为我们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增添了活力,树立了创业致富的榜样!”振兴村书记李军说道。

周晓琪  宫光会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