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养羊变废为宝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羊舍一角。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走进利辛县巩店镇白鸡社区韩恒亮家庭农场,羊舍里的小羊有的卧着,有的悠闲地散步,有的挤在一起吃得正欢。

韩恒亮养羊喂的是玉米秸秆、红薯藤和大豆秸秆,这些秸秆经粉碎加工制成饲料,成本低、营养丰富。羊舍外用塑料薄膜封存的秸秆包一字排开。

看着小羊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加工好的玉米秸秆,韩恒亮高兴地说:“发酵后的秸秆,有种淡淡的香味,羊特别肯吃。养羊不愁销路,而且价格高。今年养的400多只羊早就被预订完了。”

2018年,韩恒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养了60只羊,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于是就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去年,他出售成品羊320只,毛收入5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出售的小羊羔。

未经处置的秸秆放久了容易坏,羊就不吃了。就在韩恒亮对此一筹莫展时,巩店镇科技特派员到村推广秸秆氨化技术,经过处理好的秸秆味道好、易消化,而且利用率更高。于是,他购买了秸秆粉碎机械设备,建起秸秆青贮池,秸秆储存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自己挣钱了,韩恒亮也不忘乡亲们。他找到村干部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村民用不着的秸秆给他,庄稼收割费他来付,每亩再补助村民20元,让村民增加一些收入。

既能让村民增收,又能解决秸秆禁烧问题,村“两委”积极帮韩恒亮宣传。今年午季,周边村民1000多亩小麦秸秆全部交由他来收。种植大户韩恒彬高兴地说:“今年种植40多亩小麦,光小麦收割费就节省了3000余元,还能再获得一笔收入。”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按照培育特色产业,引导农业种植科学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充分利用废弃秸秆,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走出了一条新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