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能会有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摊点看起来色泽鲜亮的猪肉,买回家就变得黯淡无光。造成这个错觉的原因是商家使用了生鲜灯。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规定,2023年12月1日起,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
这意味着,今后商家将不能再使用生鲜灯对生鲜类产品进行“美颜”。新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日,记者前往我市部分农贸市场、超市进行走访,发现很多商家仍在使用生鲜灯。
农贸市场猪肉摊使用的生鲜灯。
菜场使用广泛
“老板,猪肉多少钱一(市)斤?”“一斤13块钱。放心买吧,你看这肉多新鲜。”近日,在亳州高新区文采农贸市场,一位猪肉摊主热情地向市民推销自己的猪肉。猪肉看起来色泽鲜亮,不少市民正在挑选。
记者注意到,文采农贸市场有四五家猪肉摊,无一例外都在摊位上方悬挂了生鲜灯,在红色灯光的照射下,猪肉愈发新鲜。不只是文采农贸市场,在记者走访的幸福路农贸市场、光明农贸市场里面,只有一家猪肉摊没有使用生鲜灯。
“大家都在用,所以我也用了,不然猪肉看起来比别人卖相差,就没人来买了。”光明农贸市场一家猪肉摊主告诉记者,他只用了三盏生鲜灯,不会对猪肉的颜色造成太大的影响,有的摊主用的更多,影响更大。
除了农贸市场,有些大型连锁超市也在使用生鲜灯。记者在建安文化广场1号楼地下超市看到,存放猪肉的冰柜上方安装了两个生鲜灯,全部呈亮灯状态。旁边没有生鲜灯覆盖的猪肉,颜色看起来稍微有些暗。
超市使用的生鲜灯。
网上销售火爆
什么是生鲜灯呢?生鲜灯,是LED灯的一种,可以发出红、黄、蓝、绿等有色光,满足多种照明需求,可以让肉品、蔬菜、水果、水产、熟食和糕点等生鲜产品变得更有卖相,因此深受商户欢迎。
记者打开手机“淘宝”App,搜索关键词生鲜灯,发现不少生鲜灯店铺月销量高达1000+,红黄光源可用于熟食,绿白光源用于蔬菜,红白光源用于鲜肉、海鲜、水果等,总之可根据需求购买到不同灯光颜色的灯具。
生鲜灯对商家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对生鲜灯显得比较陌生。“生鲜灯是什么?以前没听说过啊?”一位正在买肉的市民不解地问。经过记者的解释,这位市民感叹说:“怪不得菜市场里的肉看起来这么好看,原来有猫腻啊!”
12月起将禁用
生鲜灯虽然不会影响肉的品质,产生食品安全问题,但在美颜的作用下,消费者看不清生鲜产品的真实面目,搞不清食物的新鲜程度,影响了消费体验和判断。记者发现,有些不法商家甚至还借用灯光的过度美颜效果以次充好,引起市民吐槽和不满。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七条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办法》还规定,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违反这一规定,将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如拒不改正,将被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前期宣传和引导,为新规的实施做准备工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正式施行后,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执法检查,确保生鲜灯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