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时犹带岭梅香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个男子,要怎样夸赞欣赏的女子,才能显得既不露骨又不油腻呢。这里,大名鼎鼎的苏轼,给我们后世的一众直男,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话说当年苏轼有一个叫王巩的好友,因他的口无遮拦而受到了牵连,被贬谪到了岭南。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当时泛指我国江西、湖、广大庚岭、骑田岭、越城岭等五大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处于当时国家边陲,尚属于风化未到的蛮荒之地。

虽说遭到贬谪,官场上有些难看,但王巩的家底还是有的,于是就带上一个名叫柔奴的歌女一起上路了。柔奴不但能歌善舞,而且自己还能作词写曲,非常有才气。这一去就是三年。归来时,苏轼这几年间一直感到对不住好友,于是就赶紧过去看看好友现在的状况。

当时的情况让他很吃惊。老友三年贬谪的沧桑是容易理解的,他本以为,柔奴也会受不了三年的流落苦,而容颜憔悴花容失色的,岂料,她回来的时候,比临走时还显得年轻漂亮。于是大惑不解,问道:“岭南那边不是太好吧?”那言下之意,你怎么能做到容光焕发而归来的。

这里,一个平凡的柔奴,却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不平凡之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好一个“此心安处是吾乡”,好一个身处穷困而能安之若素的风尘女子。这不禁令苏大词人刮目相看,于是便有了他后来的名句:“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读到这里,很容易让人想起这几年网上流传的那句热词: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怎样地走出半生、归来仍能是少年呢,那无非就是一个“此心安处是吾乡”吧!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宋·苏轼》。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