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农村常说“麦茬豆,豆茬麦”,意思是收了麦种豆、收了豆种麦。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小麦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与大豆等经济作物轮种:小麦收割后翻土,种上大豆、红薯、玉米、西瓜之类的经济作物;秋末收了大豆,种上小麦。冬天田野的颜色,是小麦的绿间杂着大地的苍黄。

亳州农家最寻常的面条是汤面,也就是清水煮面。小时候,母亲做面条,将面粉舀出放在盆里,加温水搅拌成絮状,再揉成紧实的面团,一直揉到表面晶莹透亮为止,再静置一会。擀面是个力气活,用大擀面杖,一边擀一边撒干面粉防止粘连,直到擀成薄薄的圆饼,再折叠起来刀切。面团越硬,擀出的面就越筋道好吃,母亲也就越辛苦。

清水煮面制作简单,大火煮沸水,生面条入锅,再次煮沸加半碗凉水盖上锅盖,焖上三分钟,加油盐蔬菜之类的作料。作为主食,面条丰俭由人,家境好的人家,面团里加鸡蛋,清水用高汤,配菜更是随意发挥,穷人家只能白水煮面了。手擀面会粘连一些面粉,所以清水煮面的汤颇有些稠,吃起来舒适满足,别有一种温暖厚重。

天热的季节,最爽口的莫过于捞面条。清水煮的白面条,不加任何调料,捞到凉水盆里,放凉了再往碗里盛。记忆中的乡村,水是井里现压的,清澈透亮,大热天喝上半碗,或者洗一把手脸,沁人心脾。面条本身无味,关键在于卤子。做卤子不拘一格,家家都有自己的秘笈,番茄炒蛋、炒茄丁、炒青椒,再加上黄瓜丝、萝卜丝、荆芥、大蒜、蒜苗、香菜、葱花之类拌匀,就是亳州人的乡愁。过了水的面条,带着井水的清甜,配上卤子的鲜美酸爽,轻轻松松就能吃上两大碗。

亳州农家擀面通常不加盐,煮过面的汤称为“白汤”,喝起来与粥相近,香浓解渴,是绝对不能扔掉的。营养学家认为,面条中的营养素在煮面的时候很多溶解在汤里,如果再用凉水冲几遍,维生素就剩不下多少了,事实上凉水捞面的营养不足。所以,吃捞面条,最好把营养丰富的白汤也一起喝掉。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原汤化原食”,喝原汤,最重要的就是还原了原食的营养。农家不管做哪种面,都要喝面汤,所谓家常便饭最养人,大抵就是这样的吧。

从战国时期,我国开始种植小麦,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种植历史,现代出土的石磨表明,汉代以前就开始食用小麦面粉了。面条的出现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面食被称为“饼”,在汤里煮的是“汤饼”,据学者研究,实际上是面片汤,相当于今天的面叶。亳州人常说“头疼发热,想吃面叶”,我小时候碰上发烧感冒,母亲往往煮上两碗面叶汤,汤清味浓,多加醋,趁热吃,然后蒙上被子出一身汗,这小病还真就神奇般地好了!《荆楚岁时记》说:“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恶就是疾病。夏天食物易变质,面叶用开水煮熟,污染物少,易消化,适合抵抗力较差的病人。所以千百年来,病人吃饭,多用面条,老人做寿也要吃长寿面。

亳州人爱吃面条,面馆林立,各地面条都有立足之地,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陕西油泼面,应有尽有。最流行的,是两种本地面条,羊肉板面与干扣面。

羊肉板面起源于太和县,距亳州大约80公里。制作板面的第一步是面坯,上等面粉做成面团,用盐、碱扎面,搓成8厘米长、2厘米宽的圆柱,用玉米淀粉反复拍打,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看起来柔软滋润,触之若丝绸。客人进店,厨师用擀面杖将圆柱面坯压成片,再一阵噼里啪啦地用力摔拉,板面由此得名。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再加上青菜、红卤,令人食欲大增。羊肉板面的卤汤制作讲究,以羊肉为主,用料有羊油、茴香、花椒、桂皮、面酱、食盐、红辣椒、当归、陈皮、胡椒、八角、老姜等,汤料做好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面馆营业时,将卤汤放于小炉子上慢煨,保持微沸状态。

羊肉板面讲究一清(汤)、二白(面)、三红(卤)、四绿(菜),煮好的面、菜捞出,放入特色的黄色铁瓷碗,再浇上几匙卤汤,观之食欲大开。羊肉板面一是面劲道,二是汤料浓郁,香味无与伦比,让人有种欲罢不能的冲动。羊肉板面经济实惠,不管各色人等,三五成群在面馆一坐,厨师立马行动,瞬间操作完成。

如今,羊肉板面以“安徽板面”之名流行全国,我在河北、山西、北京、东北等地经常见到,尤感亲切。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食客,板面走出安徽后,卤汤主材大多由羊肉变成了牛肉。如今,卤汤被制成了盒装、袋装、桶装,是馈赠佳品,也能解游子的思乡之苦。

干扣面发源于亳州下辖的涡阳县。干扣面看起来简单,以煮熟的黄豆芽垫底,配以蒜汁、葱花、味精、胡椒、醋、香油、酱油,煮熟的面条置于碗中如雀巢,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搅拌即可开食。干扣面的第一特色是面硬,吃过后特别顶饿;二是黄豆芽作菜,食用时喝煮豆芽的汤,清香滑腻。走进面馆,面条在锅中翻滚,搪瓷大碗一字排开,喝上两口豆芽汤,一碗干扣面放于面前,顿时口舌生津、食欲大开。

干扣面的历史众说纷纭,地域特色强烈,就像羊肉泡馍之于西安,热干面之于武汉,煎饼馃子之于天津。我多年来去过很多地方,都难以吃到。

面条流行于全国,大体来看,南方当小吃,北方当主食。北方面食较粗糙,制作中要加盐加碱。因工艺不同,全国面条种类数不胜数,但总体来说筋道的面更好吃,而且不会破坏面的营养。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