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便民一边扰民 南湖早市该如何安身?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来,市区南湖公园出现了一个早市,聚集着各类流动摊贩,每天的人流量都很大。南湖早市在为市民带来购物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垃圾、噪音、交通堵塞等问题,引起不少市民不满。

南湖早市人气旺。

新鲜实惠,南湖早市人气旺

说起南湖早市,可能很多市民没有听说过,即使听说过,也可能没有亲眼见过。这是因为南湖早市一般在早上7点之前就结束了,很多市民此时还没有起来。

近日一早,记者赶到南湖早市,此时是5点多,这里已是人潮涌动,热闹喧嚣。在南湖北侧的人行道上,卖服装的流动摊贩一家连着一家,经营的主要是中老年服饰,不少摊位前聚集着三三两两的中老年人,他们挑挑拣拣,比来比去。

南湖早市虽然无人管理,但摊贩们自觉分区经营,南湖北边是服装区,西边是生活用品区,西北角是最热闹的地方,经营的是猪肉、羊肉以及瓜果蔬菜,除了流动摊贩,还有不少是从农村赶来的菜农。

“我们凌晨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到这里是四点多,到来时已经有不少摊贩了。”家在谯城区十河镇的一对老年夫妻说,他们在自家地里种了几分地的豆角,吃不完就拿到城里来卖,已经来了好几趟,由于东西便宜,每次都能很快销售完。

记者注意到,这对老年夫妻卖的豆角价格比市场上便宜一些,每市斤只要2元钱,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南湖早市销售的商品整体价格都比较便宜,猪肉每市斤11元,剔骨羊肉每市斤40元,这是市场人气旺盛的原因之一。

“这是俺家自己种的玉米,尽管放心吃,都是我早上刚刚从地里掰下来的。”一辆私家车的后备箱里装了不少鲜玉米棒,车主正在热情地推销玉米。“新鲜又实惠,我每天锻炼完身体都会顺手买点东西回去,非常方便。”一位市民告诉记者。

自发形成,无人管理问题多

南湖早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大概有几年了,只是近来规模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盛。”一位每天在南湖锻炼身体的市民介绍,随着早市越来越热闹,人流量越来越大,由此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对我们锻炼身体的人影响比较大。”这位市民表示,众多流动摊贩每天占据着人行道和跑道,影响他们晨练。“早市每天清晨三四点就开始了,还会影响附近居民休息。”

由于流动摊贩数量多,有的摊贩将摊点摆到了机动车道。记者在现场看到,牡丹路与仙翁路路口东南角完全被摊贩占据,牡丹路一半路面无法通行,车辆通行不得不借道行驶,不仅出现违法行驶而且影响交通安全。

瓜果蔬菜摊贩所在地方,地上出现不少垃圾,甚至还有脏水流淌。“有垃圾就打扫,再累也要干完。”一名环卫工人无奈地说,早市虽然便民,但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每天都要花费很大力气和很长时间来清理。

教育引导,将影响降到最低

记者联系了亳州高新区第二社区管理中心芍花园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南湖早市是自发形成的,没有管理单位,社区又没有执法权,只能对流动摊贩进行教育引导。社区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早市的规范管理,尽量减少交通堵塞等问题。

6点多,一辆城管执法车来到南湖早市,执法队员有序劝离摊贩,摊贩们开始收拾物品离开。执法队员告诉记者,他们比正常上班时间提前近2小时到岗,劝离商贩,维持秩序。

一些市民表示,马路市场的治理考验着主管部门,如何让南湖早市便民而不扰民,就是要看如何在管理上花心思、下功夫。采访中,有市民建议:“存在即合理,不要一刀切。毕竟涉及几百人的生计问题,也希望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好好探讨,让烟火气真正吹进每个人的心里。”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