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一路疾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能源汽车赛道是汽车产业的新赛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我市迅速行动,按照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部署,高位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全面布局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奋力打造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亳州联动区。

向“新”而行 一路疾驰

我市出台实施方案奋力打造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亳州联动区

高位推动,构建“三位一体”格局

“积极发挥亳州优势,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强化研发、制造、服务协同推进,坚定不移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日前,市委书记杜延安利用一天半的时间,专题调研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并对这项工作作了系统部署。

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题调研,安排部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立足亳州实际,树立系统观念,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全面推进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和开放“七个生态”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

我市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和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委、市政府秘书长及相关副秘书长、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落实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研究制定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整车及零部件推进组、后市场推进组、人才和开放推进组4个专项工作组,从县区抽调10名业务骨干,与市汽车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合署办公。

出台方案,绘制业发展“施工图

向“新”而行,路如何走?

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凤玉带领汽车产业专班系统谋划,研究编制了《亳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绘制了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施工图、路线图和招商全景图。

我市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强链延链补链为突破口,着力壮大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规模,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整车线束、制动系统等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积极推进汽车售后、金融服务、充换电服务、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等汽车后市场产业发展。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及配套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后市场头部企业,引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机构,实现技术产业化、产业规模化、产品本地化、空间集聚化。

围绕发展目标,我市将实施“百加一”工程,即打造两个百亿级园区和一个特色产业园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实现16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205亿元。实现“一核两翼三协同”,突出错位发展,以蒙城县为核心,大力发展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以亳芜现代产业园区、涡阳县为两翼,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谯城区、利辛县、亳州高新区因地制宜,协同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产业。

我市将着力打造蒙城百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到2025年,蒙城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产值实现80亿元,力争全产业链规模达到100亿元;着力打造亳芜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亳芜园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着力打造涡阳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涡阳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园规模达到5亿元。我市还将实施后市场培育壮大工程,实施新能源汽车强链、延链、补链工程等,力促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赋能,驰骋汽车产业新赛道

日前,亳芜园区管委会与浙江瑞立集团在杭州举行杭城摩擦材料年产1000万片刹车片总部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瑞立集团还与亳州安车集团签订了汽车后市场战略合作协议。

亳芜园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以奇瑞商用车项目为龙头,面向长三角招引瑞立集团等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亳州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瑞立集团旗下的杭州杭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计划在亳芜园区使用厂房约3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5亿元,建设年产1000万片车用刹车片总部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

瑞立集团控股子公司新瑞立汽配有限公司将与安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重点聚焦汽车后市场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等业务板块,充分发挥新瑞立快、省、全、优的汽车零部件供应服务和专业运营优势,赋能区域公交系统降本增效。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我市不断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签约落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秉持项目为王和服务至上理念,聚焦“双招双引”,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签约落地。目前,总投资10亿元的安徽传旗重科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和总投资7.5亿元的亳芜园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泗州智能玉米收割机、高端大马力拖拉机生产项目已经签约……

一个个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实施,为我市驰骋新赛道注入新动能,助推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疾驰”。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