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难适应,家长焦虑不淡定,专家提醒——
莫要把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
亳州新闻网讯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孩子们都从“暑假模式”切换到“校园模式”,新学校的陌生感,新阶段的期盼,一些情绪都在影响家长和孩子的心情。部分人出现了疲倦、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焦虑等问题,对此医生提醒,开学之初,要留下“心适应”的时间,更好地适应新学期。
“刚刚开学几天,已经和孩子发生几次冲突了,每次争吵过,我们母子两人都很崩溃。”提起开学后的生活,市民徐云开始忍不住叹气。徐云介绍,自己在开学前两天就试图引导儿子进入上学模式,但每次只要提到学习的字眼,儿子就开始烦躁不安,不停地表示不想上学,不想写作业,这种状况持续到开学后,不仅没有改观,反而更加严重。
本以为是孩子贪玩不愿学习,但刘云担心孩子功课受到影响,便只能开启吼叫式教育,更加严格地管理。谁知这样的教育方式并没有让儿子的态度有所改善,却让母子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而且儿子每次坐下学习时都会不停地出汗、上厕所、烦躁不安,让人既生气又心疼。
“其实这个小朋友最初的状态是很正常的表现,很多大人认为开学了孩子就要立刻进入学习模式,殊不知对于低年龄的孩子来说,从闲散到紧张是需要时间来调节的。”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来亚平介绍,开学焦虑有多种原因,如生活上,孩子在假期形成了懒散的生活模式,回到学校,无法走出舒适区,不能适应学校的规则和要求。
学习上,孩子担心课程太难学不会、担心融入不了新环境、害怕开学后作业太多、学习压力太大等,此时家长应该先稳住情绪,耐心了解孩子焦虑的原因,给孩子适应的时间,找到正确沟通的方式。
来亚平表示,有些看似是孩子开学的不适应,其实背后还有家长对于开学的焦虑,而家长的焦虑情绪很容易使孩子的“开学焦虑”扩大化。这种焦虑感会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传递,逐步升级,最后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听到医生的解释后,徐云不禁陷入思考。“孩子今年要升三年级了,我此前一直强调三、四年级是成绩的分水岭,平时我对他的管理又比较严格,作业量安排的较大,可能对他的心理有一定影响。”徐云介绍,可能是自己的焦虑无形中传导到了孩子身上,在没有弄清原因时,又责怪孩子不好好学习,导致母子俩都产生焦虑情绪,沟通陷入僵局状态。“从今天开始,我先自我调节,然后倾听孩子的想法,共同度过开学适应期。”
来亚平介绍,面对刚开学出现的问题,家长首先要陪孩子共同调节生物钟,交流学校开心的事情。其次要接受孩子的不良情绪,不要一味地指责,要对出现这些情绪的具体原因具体分析,调整做法。此外,适度的焦虑和担心,其实也是好事,这对促进适应开学是有帮助的,说明学生对开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在调整状态后肯定能进入正常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