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早市和夜市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菜市场布点不足的缺陷,为市民带来了实惠与便利,活跃和繁荣了市场经济,但由于缺乏管理,也带来了如食品安全、乱摆乱放、交通拥堵等问题。自发早市和夜市如何才能做到既便民又不扰民呢?
百惠爱生活家居广场附近的马路市场统一规划后的摊点。
便民实惠受欢迎
9月18日晚上6点左右,天色渐暗,在位于谯城经开区的菊花佳苑小区东北角的十字路口,摊贩和菜农们已经从四面八方赶来,各占一处摆起摊来。此时正是下班时间,不少市民到此纷纷停下电动车,挑选所需食材和商品。
“秋葵5块钱1斤,丝瓜5块钱2斤。”“这是什么时候采摘的呢?”“都是今天摘的,摘好就过来了。”一位市民买了1斤秋葵和2斤丝瓜,对记者说道:“东西很新鲜,不像是昨天摘的,而且也不贵。”
除了秋葵、丝瓜,夜市上还有嫩南瓜、豆角、青椒等新鲜蔬菜。从谯城区十八里镇赶来卖菜的菜农告诉记者,他种了三分地的豆角,自己根本吃不完,就把多余的豆角拿到这里卖,两块钱一把,比超市便宜不少。
“这个夜市的摊位不固定,谁来得早谁占的位置就好,所以大家来得都比较早。”这位菜农说,有的摊贩来晚了找不到好位置,干脆就在路中间摆摊设点,看着很不安全。
芍花小区位于市区芍花路西段,周边商业配套不完善,这里的夜市主要经营服饰、鞋子等商品,此外还有少量水果、江米滚等摊贩。
“处理了,处理了,全部清仓处理。”记者还未到达芍花小区夜市,就听到高音喇叭发出的促销信息。“老板,鞋多少钱一双?”“35元一双,100元三双。”“是正规厂家的吗?”老板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提问,反复强调“既然人家敢卖给我,肯定是正规的呗”。
老板说,他的鞋之所以卖这么便宜,是因为都是断码鞋,是鞋厂处理的。“我们也不知道真假,就是觉得很便宜,所以试穿一下。”一位正在挑选鞋子的市民说。
占道扰民惹人烦
为方便周边居民购买生活物资,光明西路北侧设置了便民服务点,里面销售的瓜果蔬菜、肉类产品一应俱全,同时还为菜农设置了免费销售区。尽管如此,流动摊贩、菜农仍然聚集在光明西路上,原本的四车道连两车道都保证不了。
“胡萝卜1.5元1斤,便宜卖了。”一位摊贩热情地推销着自己的胡萝卜,过往市民纷纷停车驻足。见到有人围上来,摊贩推销得更加卖力,“这都是我刚刚从商丘拉回来的,连上面的叶子都没去掉呢,绝对新鲜,绝对便宜。”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四周聚集的电动车也越来越多,几乎占据了半个路面。再往前走,记者看到一位菜农的三轮车周围同样聚集了不少人,“东西真的很便宜,5块钱8个甜玉米,而且很嫩。”菜农告诉记者,她的玉米是利用城市规划区内闲置用地栽种的,所以没啥成本,卖多少钱都是赚。
在芍花小区夜市,鞋摊的旁边是一辆私家车,后备厢里装着一台制作江米滚的机器,老板在调试机器,车顶上放了不少加工好的江米滚。而一些零零碎碎的江米滚丢得满地都是。记者注意到,老板没有携带任何清洁工具,也没有要清扫的意思。
规范经营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多数市民认为早市和夜市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又因其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备受诟病。“如果能把食品安全、乱摆乱放、交通拥堵等问题解决掉,早市和夜市才能长远发展。”市民张先生表示。为此,谯城区城市管理局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今年,谯城区城市管理局在不影响交通和群众生活秩序的前提下,坚持“疏堵结合、合理布局、有序经营”的原则,选择次干道两侧、背街里巷等适当位置,因地制宜规划设置便民服务点4处,分别位于人民路盖盛祥超市附近、人民路与涡阳路交口、药都大道与汤王大道交口、幸福桥桥头,同时在流动摊贩较为集中的地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提升市容环境。
百惠爱生活家居广场西侧是存在多年的露天市场,每天从早到晚都有流动摊贩“出没”。“我们在靠近宋汤河的一侧设置了临时摊点,采用统一的连体木篷,在减少交通影响的同时,看起来美观大方,环境卫生也明显改善。”谯城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这里经营水果生意的摊主洪先生表示,从流动经营到固定地点,从简易遮阳棚到现在的连体木篷,他深刻感受到了城市对流动摊贩的包容和尊重,也让这里成为一处人气旺盛的路边市场。
规范设摊经营,不仅体现着城市治理水平,也彰显着社会文明程度。流动摊贩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菜市场、农贸市场布点不足的缺陷。让小摊贩依规摆摊、有序经营,不仅能丰富城市商业供给,也能让城市烟火气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