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好人” 感悟磅“亳”力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好人”谭艳芳:深耕田间14年 甘做村民致富“筑路人”

谭艳芳查看收获的白芍。

九月的药都大地,百万亩中药材喜迎丰收。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谭艳芳正和前来务工的村民一起采收白芍。“今年白芍价格高、产量好,收益很不错。”谭艳芳开心地说。

2005年,谭艳芳进入安徽协和成药业,成为一名饮片车间的统计员。 进入公司的第二年,谭艳芳通过自学取得了统计员初级资格证,并获得了助理统计员资格。由于中医药行业没有专门的记账软件,谭艳芳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刻苦钻研,终于摸索出一条适合中药饮片企业的完整记账程序。她还创新推广“一物一码”技术,通过扫描二维码追溯系统,可以直接看到中药材种植、加工、检测、销售等各环节的关键信息,确保药材质量全程可控。

2009年,协和成药业公司筹建中药材种植基地,委派谭艳芳负责基地建设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那时土地流转制度刚实施不久,不少村民都有顾虑,推进土地流转困难重重。而谭艳芳认准了土地流转能真正增加农民收入,就挨家挨户耐心做思想工作。

在谭艳芳的努力下,土地流转顺利完成。此后,村民总能见到她行走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户如何选种、育种,如何施用无公害肥料,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和科学采收、加工,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化肥、生物农药、防病虫害管理技术培训等。

做给村民看,教会村民干,带着村民赚。“流转土地的费用加上我俩平时打工挣的钱,一年差不多有5万块,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马柱松说。

在谭艳芳的努力下,以“基地+企业+农户”方式引导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的示范区,已经吸引了50多家企业入驻,带动了大批农户致富。

18年来,谭艳芳扎根生产一线,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认真钻研业务,一个个发明创造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近日,她又获评“中国好人”。身份在变,不变的是她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走上致富路的初心。

“中国好人”纪建立:情系“三农”50余载 科技点亮振兴梦

纪建立正在为村民授课。

老“纪”伏枥,志在千里。

2004年,从谯城区淝河镇人大主席岗位上退休的纪建立,怀着带领村民致富的梦想,利用自己长期在农村工作的经验,创办了“老纪科普协会”,为群众提供技术交流、咨询解答、上门指导等服务,为农民架起了“致富金桥”。他因此被村民称为“好人老纪”。

为了维持协会运转,老纪开了个农资门市部,将经营所得及退休金的大部分用于贴补协会支出。2012年,为了扩大协会规模,老纪又将自己的一处住房出售。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协会举办科技扶贫培训会160余场次,参会人员达2000多人。为更好地学习先进技术,老纪还拿出10多万元资金,带领贫困户到周边县市考察学习8次。

目前,协会成员仅在淝河及周边乡镇就建立了19个合作社、4个养殖场、10个家庭农场,帮助220多个家庭实现脱贫。开展科技推广、技术服务辐射到三省六市八县126个行政村。当地农民口中流传着一句话:“要想快脱贫,请进协会门。”

除了免费向村民开展技术辅导和培训,老纪还帮助了不少留守儿童和家庭困难的大学生。

2010年,纪建立结对帮扶8户留守儿童,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予1000—6000元的资助,其中三人已大学毕业。近年来,他共给予7个困难家庭4万元资助,帮他们渡过难关,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赞誉,彰显了“好人精神”。

“中国好人”朱晓丽:扎根一线20余年 忠诚为民显担当

朱晓丽上街开展禁毒宣传。

1995年,朱晓丽成为一名公安民警,曾任利辛县公安局治安大队行动队队长及中疃镇、城关镇双桥和桥南派出所所长,现任利辛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她扎根一线20余年,成为辖区群众的“知心人”。

担任中疃派出所所长期间,辖区居民王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上网追捕,在外躲避。她10多次上门做王某母亲的思想工作。老大娘深受感动,当着朱晓丽的面拨通了儿子的手机号码,朱晓丽立即接过手机,苦口婆心地在电话里进行劝说。终于,在外潜逃10多年的王某放下思想包袱,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中疃派出所投案自首。

2017年1月,朱晓丽调到桥南派出所当所长。有一次,派出所接到利辛第三小学报警:称该校蒋庄村一个叫小菁(化名)的孩子长期未到校上学。接警后,朱晓丽带着民警来到孩子家里,发现门窗紧闭,窗户被封死。

朱晓丽了解到,小菁(化名)父母和大哥都患有精神疾病,小菁与二哥被锁在屋里不让上学。在朱晓丽的协调下,经过法律援助,重新更换了小菁和二哥的监护人,她的父母与大哥也被送进医院治疗。长期缺少母爱的小菁,从朱晓丽身上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从此称她为妈妈。朱晓丽辅导她学习,生活上也是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基层派出所工作期间,朱晓丽每年至少有300天的时间在辖区,从没有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和双休日。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获评“中国好人”190人,“安徽好人”161人,“亳州好人”592人,30人入选“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中国好人”上榜总人数位居全省前列。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建立完善评选帮扶礼遇身边好人的工作机制,“好人”不断涌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