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芯片” 让道地药材更地道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中药材也不例外。但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中药材种子种苗受土壤、气候等因素影响,抗逆、抗病等能力不断下降,影响中药材生长和品质。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航天育种和组培育种,不断加快中药材良种繁育,让道地药材更加地道,为千年药都续写传奇。

兴禾公司组培繁育中心内景。

种苗老化,品质下滑产量低

近日,在谯城区十八里镇的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收获白芍。“这个基地种植了1700亩白芍,这些白芍个头大、产量高、成分足,因此价格也高。”基地负责人谭艳芳说。

好药材,源于好种苗。谭艳芳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白芍种苗大部分是自留的,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种苗不足时从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合作社购入,把好种苗源头关,才能为中药材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为种上优质白芍种苗,该公司六年前试种了60亩的蒲棒、线条、线蒲三种规格的白芍,今年到了采收期。“三种规格的白芍表现不错,采收后就可以留种栽种。”谭艳芳说。

白芍是亳州的道地药材,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目前栽培面积约20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75%以上。“白芍为无性繁殖植物,不结种子,只能分根繁殖,就是把白芍根的芽头部分进行分切后种植。长此以往,白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退化现象。”谯城区梅岩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梅岩说,这就是药农常说的白芍茎基腐病多发频发且产量下降的原因。

这不仅是白芍存在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中药材都存在这个现象。“不断老化的中药材种子种苗,造成中药材产量下滑,经济效益下降,而种植成本不断增加,最终影响药农的种植积极性,不利于亳州中药材长远发展。”梅岩表示。

在梅岩看来,虽然像协和成药业那样通过选种优质中药材种苗也能获得不错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但要想真正从源头上破解中药材发展瓶颈,还要走中药材良种繁育发展之路。

“目前,亳州正在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而且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必须加大中药材种子种苗研发投入,培育出地道的种子种苗,才能种出道地药材。”梅岩表示。

科技育苗,做强中药材“芯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市的中药材能有现在的规模和名气,与一粒粒好种子密不可分。

记者在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禾公司)药用植物组培繁育中心看到,半夏、亳菊、白术等药材组培种苗长势正旺。

“你看,这些都是通过组培技术进行提纯复壮与脱毒快繁的中药材优良种苗。组培种苗相较于同类其他种苗来说,生长旺盛、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效益可观。”该公司研发人员赵梦茹介绍,中药材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加上药农往往自繁自用,导致种苗的抗逆、抗病等能力不断下降,因此需要对种苗“提纯复壮”,使其恢复原有的优良品种特性。

赵梦茹说,不仅如此,组培育种还能实现快速繁殖,缩短育苗周期,提高药材种苗扩繁效率,同时减少中药材种植时间。以亳菊为例,亳菊组培苗一株平均能分出85株种苗,市场上的一株菊花苗只能分出20多株,繁育效率高出好几倍。

“白芍是亳州的道地药材,因此我们一直在进行白芍组培育苗,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赵梦茹介绍。

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了30余种中药材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每年可生产原种苗逾600万株,在地扩繁良种苗逾2亿株,先后获评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主导和参与制定半夏、亳菊等中药材安徽省地方标准,成为我市中药材种苗繁育的中坚力量。

除了组培育种,我市还重视发展太空育种,已取得不错成效。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太空育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等特点,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吴雪告诉记者,太空育种已经成为中药材种苗繁育的新途径。

2016年,我市选送的板蓝根、决明子、射干、牡丹等8种中药材种子,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进入太空,开展中药材航天育种工作,并建立航天育种基地,对这些“太空”种子进行培育。

航天育种基地位于谯城区魏岗镇。走进育种基地,由“太空”种子繁育而成的板蓝根、决明子、射干、知母等根繁叶茂,长势旺盛。

“除了牡丹种子,其余‘太空’种子都繁育成功,不过与普通种子相比,有的表现非常好,有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负责航天育种基地运营的安徽省韩通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韩儒说,如板蓝根、决明子、射干、知母等“太空”种子,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均有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市加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安徽省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以亳菊、白芍等道地药材脱毒苗繁育和组培快繁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优质种苗供应能力。

推广良种,让“亳药”走向世界

中药材种苗繁育只是第一步,从实验室走向农田,转化为药农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实现中药材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为此,兴禾公司在亳药花海景区建设了面积达720亩的亳药标准化种植和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园。

“这是我们组培的菊花苗移栽出来的菊花,亳菊抗病、抗逆能力更强。”示范园负责人王传奇说,在相同的管理和自然条件下,组培的亳菊个头大、长势旺。

目前,该示范园已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引种包括组培亳菊、半夏在内的中药材品种310余份。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凯表示,他们采取育繁推一体化的方式推广优质中药材种苗,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产品回收”的合作模式,为种植户提供优良的种子种苗、全程技术服务并上门回收产品,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药材种植逾万亩。

中药材“太空”种子推广同样进展迅速。

“我们从2018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太空’中药材种子,尽管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目前推广面积仍然达到6000亩左右。”韩儒说,通过中药材种苗推广,他们已经成功将板蓝根、决明子、射干、知母等中药材种植拓展到北京、皖南、广西、湖南等地,扩大了亳州中药材种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 年)》《关于加快亳州道地中药材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建设良种繁育基地,采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一批道地性强、药效明显、质量稳定的优良品种,加快建设一批优质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确保道地中药材种源纯正、品质优良。

“通过科技育苗,实现中药材良种繁育,为中药材注入长寿‘基因’,道地药材才能更地道。”吴雪表示,当前,亳州正在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道地 “亳药”走向全国,飘香世界。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