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盐碱地 飘出莲藕香——“走进乡村看振兴”之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篇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蒙城县岳坊镇戴尧村原名戴窑村,曾是十里八乡的砖窑村,但村民越烧越穷,只得重新拿起锄头种地。然而,戴窑村地势低洼,水患不断,形成盐碱地,“春冬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

如今的戴尧村仿佛江南水乡,曾经的盐碱洼变身万亩莲藕基地,村里串起莲藕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村民正在采收丰收的莲藕。

万亩莲藕迎丰收

辞去映日荷花,喜迎莲藕丰收。连日来,在戴尧村连片的藕田里,藕农们正身着防水衣俯身劳作,在水中仔细摸索,一手持着高压水枪,一手顺着藕杆伸入泥塘中,将一根根新鲜的莲藕“揪”出“泥潭”。一根根白白胖胖的新鲜莲藕浮出水面,藕农们正忙着挖藕、分拣、装运,荷塘内一片繁忙的景象。

“从9月10日以后就过来干活了,我们5个人配合,一天能装5万斤,一个人一天都能挣100多块。”村民韩芳站在荷塘内,将一根根陆续浮出水面、白嫩粗壮的莲藕放到运输板上,她说,附近许多村民在这里干活,从每年9月到第二年清明节,天天都有活干。

基地负责人章健华介绍,正在装载的这车莲藕即将送往湖北仙桃,在那里,莲藕将被加工成藕片和藕粉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现在每天一车7吨,多的时候每天三车。

戴尧村位于岳坊镇万亩莲藕基地的核心区,全村莲藕种植面积3000多亩,接近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莲藕已经成了戴尧村的一张名片。然而就在几年前,戴尧村还是“出了名”的省级贫困村。这里地势低洼,旱不能浇,涝不能排,形成盐碱地,严重限制了传统种植业的发展,再加上村民思想观念落后,致富动力不足,久而久之陷入了贫困。

2016年,戴尧村依托沿涡河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实施“旱改水”项目,从上海引进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流转1万余亩土地,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大力发展莲藕种植,打造莲藕基地。以基地为依托,戴尧村又发展了“藕虾共作”“莲鱼共养”等种养混合模式,带动村民致富。

“过去,我们家家户户都烧窑,所以我们叫戴窑。村民脱贫致富后,把‘窑’字更改为‘尧’字。”戴尧村党总支书记戴同阳说,“尧,代表社会太平美满,人民安居乐业。从‘窑’到‘尧’,正是戴尧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体现。”

戴尧村利用民房改建的民宿。

在肯多司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将碎裂的藕片拣出来。

莲藕“链”出新产业

随着莲藕基地知名度的增加,戴尧村串起了莲藕产业链,建设了食品产业园,引进肯多司、岳家酱等食品加工企业,对新鲜采摘的莲藕进行精深加工。

在肯多司生产车间自动油炸生产线,新鲜的莲藕经过清洗、切片、烘干后,被工人装筐送入车间,倒入油炸设备;工人通过数字化设备输入多个指令后,炸好的藕片被自动捞起,倒入运输带,进入分拣车间;通过分拣流水线,碎裂、异型藕片被拣出,之后进入自动包装程序。

“我是涡阳人,过去在扬州经营莲藕加工企业,得知戴尧村有万亩莲藕基地,就把企业迁到了这里。”蒙城肯多司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付磊说,公司就建在万亩莲藕基地旁边,能就近实现产品深加工,减少运输成本。该企业今年1月正式投产,现有自动油炸生产线和膨化生产线,主要生产莲藕脆片、藕条等休闲食品,年加工藕制品6000吨,年产值约4600万元,带动80名周边群众就业。

“能在家门口上班,肯定比在外面漂着好。”村民戴文文过去在外省务工,最近返乡进入肯多司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要在延伸产业链上多做文章。”戴同阳说,该村将继续把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在价值链上的延伸拓展,通过企业创收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值。

如今的戴尧村,在打造莲藕产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产业发展实现多点开花。2022年,戴尧村集体经济已从2018年的零收入飞跃到321.9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7万元,均位于全县前列。

农旅融合绘新景

金秋时节的戴尧村,环境洁净,景色宜人。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的小广场旁,几位老人坐在树下的长椅上拉着家常,“卫生越来越好了,大家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既种树又种花。”对于村里的变化,77岁的村民葛素平感受颇深。

“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戴同阳说,过去村子环境脏乱不堪,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村里将集体经济收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上,乡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宜居村庄建设中,该村坚持生态理念,在房前屋后种植本地树种,栽种月季、凤仙花、牡丹花等十余种花卉,开展沟塘清淤,贯通所有水系。

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戴尧村的“振兴之招”。

借着“万亩莲藕基地”的东风,戴尧村大力发展“皖美田园风光+”特色旅游业,打造涡河景观带与万亩荷塘游园。每年盛夏时节,荷叶田田,荷花绽放,如画美景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从2017年开始,戴尧村连续举办了七届“耕读·莲藕”文化节,开展莲蓬采摘、莲藕收割、藕粉制作等系列体验活动,开展黄梅戏专场演出、文艺展演、歌唱比赛、广场舞展演、蔬果采摘、休闲垂钓等16类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文化节还曾吸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前来现场直播。

现在,村里设立了景区导览图、标识牌等,规划建设了旅游厕所、民宿及200个停车位。此外,还兴建了涡河文化馆、村史馆、农耕文化博物馆,以“涡河文化”“红色文化”“莲耕文化”“戏曲文化”为纽带开展各项农文旅活动。

从“窑”到“尧”,一字之差,变化万千。如今的戴尧村,正朝着向往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