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如花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秋天是从树叶上开始的。

仿佛是不经意间,秋风轻轻地挥一挥衣袖,树叶就开始变了颜色,有的变黄,有的变红。那黄并不是单一的黄,有浅黄、青黄、银黄、橙黄、橘黄、金黄、赭黄、深黄等各色的黄;那红也并不是单一的红,有浅红、粉红、桃红、朱红、火红、褐红、紫红、深红等不同的层次;任是多么高明的画家,也难以调配得这么丰富多彩,缤纷绚丽。远远看去,忽如一夜春风来,一树一树繁花开。穿行树下,徜徉林间,枝梢上那如花的秋叶在风中摇曳,好似在舞动着花束欢迎客人的到来。秋风飒飒,摇落的叶片翩然翻飞,如蝴蝶乱舞,又似花雨骤降,撒落游人身上,宛如在举行热烈而隆重的欢迎仪式。

秋叶如花,自古以来,在迁客诗人的笔下也是异彩纷呈。“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描绘的落叶纷杂翻飞,鲜艳夺目;“卷地西内促雨来,扫除黄叶满苍苔。”却是秋叶飘零,黄叶满地的景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让诗人流连忘返;而杜牧表达的更是直白:“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叶如花,美不胜收,而且意趣盎然。哲人说,世上没有同样的两片树叶。树叶形状各异,有的像扇子,有的如羽毛,有的像一颗心,有的似一枚卵,不一而足,小巧而精致,采撷一枚,夹入书中作为书签,是那么的静美。当然,也可制作树叶书签。采摘几枚形状有意义的树叶,洗净,在弱碱性溶液里烫煮,取出后用小毛刷轻轻刷去叶肉,留下叶脉,再烘干,最后上色,即成书签。翻开书页,看到树叶书签,就仿佛看到了春夏秋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

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天在森林公园里,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女子带着几个孩子在捡拾各种树叶。孩子们叽叽喳喳,犹如一群欢快的小鸟。他们用采摘的树叶制作各种树叶贴画,有飞翔的小鸟,有憨态可掬的熊猫,有造型奇特的小房子,有萌态十足的人物,有栩栩如生的金鱼,也有乘风破浪的航船,各具情态,妙趣横生。在他们的巧手之下,原本将要枯萎凋零的生命,居然变得鲜活灵动起来,不能不令人啧啧称赞。

秋叶如花,秋色似染,更寄托着人们的情思。古往今来,春有红豆寄相思。那么,秋天的红叶不也一样寄托丹心?“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欲浓。”展现的是陈毅元帅的坚贞气节和坦荡胸怀。古时还有“红叶传情”的佳话:唐朝诗人顾况游于京都,一天在皇家上阳宫外的一条水沟里,发现一片红叶,红叶上题有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诗显然是一位宫女所作,顾况心里一动,第二天来到宫墙外水沟的上游,也在一枚红叶上题诗一首:“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然后放入水中,让它漂流进宫。过了十多天,他在水沟的下游居然真的收到了回复,同样是一首题在红叶上的诗:“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后来两人得以相见,结为夫妻。婚后两人偶知对方珍藏的红叶,方才知道早有情缘,可谓“红叶题诗,天赐良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也许,刘禹锡也是看到层林尽染,秋叶如花,才发出这样的赞叹吧。秋叶如花,不是春光,岂不胜似春光?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