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558—5603456反映,最近市区不少市政道路正在安装停车收费系统,咨询哪些道路还将推行停车收费管理?路内停车位收费管理已经实行一年多了,不知道效果如何?为此,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并采访了相关部门。
市区嵇康路高位视频已经安装完成。
15条道路将启动停车收费管理
昨日上午,记者在嵇康路上看到,高位视频设备已经安装完成,地上的停车位也已喷涂了停车编号。“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下一步将进行通电、联网调试,最快本月底将开始收费管理。”亳州智慧停车项目组负责人高旭说。
根据今年5月份公布的《亳州市中心城区道路停车泊位智能化系统建设二期项目中标结果公告》,此次纳入停车收费管理的道路共有17条、约2505个路内停车泊位。“有两条道路暂不具备施工条件,实际施工的只有15条道路。”高旭表示。
除了嵇康路,还有桐花路、州后街、文帝路等道路,主要围绕市政府、万达广场、人民医院、老城区等区域,这些地方小区多、企事业单位多,停车需求大、停车资源紧张。高旭介绍,15条道路将采取分批启动的方式陆续推行收费管理。
停车位使用周转率明显提升
自2022年7月15日起,市区药都路、芍花路、人民路、希夷大道等四条道路停车泊位正式推行收费管理。该措施实施一年多来,效果究竟如何呢?
高旭告诉记者,四条道路约有1300个临时停车泊位。从运行情况看,65%的车辆停放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没有达到收费时长,实现了“快停快走”的管理目的,同时单个停车位周转率从之前的日均1.5次提升至5-6次,提升三四倍。
“停车位周转率的提高,有效缓解了城区停车难问题。”高旭说。昨日下午,记者在人民路大隅首附近看到,过去“一位难求”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即使是下班时间,仍有一些空闲车位。
破坏公共停车位需担责
记者了解到,目前道路停车位平均缴费率达到70%左右,有的道路停车位缴费率甚至超过80%,且逐渐上升。这反映出市民对停车位收费管理模式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不过,也有个别市民破坏停车位,甚至长期霸占停车位。记者在市区市府南路看到,号码为“亳泊SF00102”的停车位部分白色实线被人为去除。一位居民反映,附近商家将一辆电动自行车长期停放在这个停车位上,其他人想停车也用不了。记者找到了电动车所属的商家店员,该店员表示今后将不再占用停车位。
“公共停车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对故意损毁、移动、涂改、破坏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违法行为,除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以外,还要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高旭表示,今后将加大停车泊位的管理力度,如发现破坏停车位的现象,将及时与公安部门联系,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