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人参”采收忙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村民采收芡实。

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蒙城县立仓镇薛庙村种植户周德轩承包的200多亩芡实迎来了丰收。一大早,采摘工人们已经穿戴好装备下水采摘,他们手握采摘刀,对准成熟的芡实割断根茎,将果实扔进漂浮在水面的盘中。

芡实又名“鸡头果”,被誉为“水中人参”。在硕大的芡叶下面成功将果实采摘上来,靠的是经验和技术。只见村民张文义快速地从水下捞出芡实,然后熟练地用小刀割断底部,状如鸡头的芡果就收割上来了,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早上5点钟就过来忙活了,采摘周期90天,每天能挣近100块钱。村里有产业,我也跟着增收,日子更有盼头了。”张文义高兴地说。

“割下的‘鸡头果’还要用专业的工具碾出果实,过四道水清洗,然后分类密封冷藏,就可以开始售卖。”周德轩介绍,芡实又叫“鸡头果”,里面果实叫“鸡头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生特产,主要生长于池塘、湖沼中,鸡头米口感微甜,软糯弹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周德轩告诉记者,目前芡实长势良好,估计比去年产量还要高,每亩将给种植户带来7500元左右的收益。目前采摘和粗加工每天需要20多名工人,都是周边村民。从剥籽分类、填袋去皮到清洗过滤,村民们分工协作,忙得不亦乐乎。按照每斤25-35元的市场收购价,这里每天的产值近万元,除去成本,利润非常可观。

立仓镇党委书记孙昊介绍,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种植业基地,大力发展芡实、莲藕、救心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增加群众和村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