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好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进入深秋,天气已经转凉,虽然还没有到冬天寒冷的时候。上午,坐在书桌前,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身上,有一股暖意,有些喜欢,也觉得舒服,此时就不愿再避开,想与阳光亲近些了。阳光好的上午,心闲无事时,若是能打开一本书,读一段温暖的文字,真是太好了。

阳光的好,很多时候是不易于体会的,或是我们自己没有留意到。谁会没事天天看着太阳,看着阳光呢。抬头看太阳,很晃眼。白天的阳光,随处可见,夏天时躲还来不及呢。大概只有到了天气冷了,我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阳光的好。

小时候的冬天很冷,上学的教室里更冷。每天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就冲出教室,冲进室外的阳光里,在背风的地方晒太阳。或是在阳光下追逐、打闹、奔跑,运动可以暖身,阳光也可以。那时,多数孩子身薄衣单,阳光的好,虽然并不清楚,但却是切身可感的,是喜欢的。

在秋天收获的很多蔬菜,是要做腌菜的。备好腌菜,就可以好好过冬了。萝卜收获,腌渍水萝卜,老家的村庄里,家家都会腌。腌渍的水萝卜,是我非常喜欢的腌菜。腌水萝卜切成细条状,素油清炒,撒点辣椒面,咸辣脆爽,在冬日清晨的冷意里,佐以热粥,饮啄之间,有味且暖身。回想起冬天的好,此事应列为其一。新腌的腊菜,可以用来炖豆腐、煮杂鱼,是佐餐下酒的好菜。腌菜之前,洗净的腊菜白菜,都要在太阳下晾晒大半天,晾去腊菜白菜的水,再腌,更脆也更易入味。至今,我也没有弄清楚其中的原因,但家里准备腌菜了,才知道阳光的珍贵。那大半日的阳光,是可以影响和改变腌菜的风味的。汪曾祺先生在《咸菜茨菇汤》一文中说:“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茨菇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我也没有弄清我们家乡的人,在冬天要吃很多咸菜的道理,可能只是习惯了。习惯了,就会觉得咸菜的好来。汪曾祺先生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写道:“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先生大概是想高邮老家了。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离开家乡几十年后写的,他已经有三四十年的时间没有吃过咸菜茨菇汤了。对于离乡几十年来说,对家乡的思念,也许就在儿时常喝的一碗汤里。

冬天,经常给女儿晒被子。清晨起来,朝窗外望望,看当天的太阳好,就催女儿快点起床,好将她床上的被子抱出去,摊放在太阳下晒,晒到下午阳光弱了,太阳快要落山时,才将被子拍打拍打,赶紧收回来。在太阳下晒了一天的被子,睡在里面,松软温暖。夜里,女儿钻进被窝,闻着被子,开心地说今天的被子好香啊,有好闻的阳光的味道。不知道在那一刻,年幼的她是否懂得了寻常生活中,冬日阳光的好。

午后散步,喜欢走在树荫下。很多时候,头顶有一片树荫,感觉会好些,我们不太喜欢被阳光直射,而在不远的树荫之外,是阳光下的田野、河流湖泊、屋舍村庄。阳光下,人家安安静静,植物绿意葱茏。一些植物的叶子在摇动着阳光,阳光在大小不一的叶片上闪烁跳跃。有时,我会远远地看看它们。有时,则是远远地躲开,躲开阳光,躲开那些在阳光下挑衅我们眼睛的植物,并不是刻意,却又是事实上的某种疏离。这种情况,好像有些矛盾,又好似很自然而然的事。阳光,似乎只愿意在植物上停留,也只在意田野里植物们的感受。我们对阳光的反应总是很迟钝,并不时时知道阳光的好。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