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输送“绿动力”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围绕“双碳”目标,亳州市有序开发风电资源,推动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探索出一条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进辽阔的皖北大地亳州市蒙城县,一架架迎风转动的风机随处可见。由12台大型风机组成的华能蒙城薛湖风电二期项目,正在进行紧张的吊装作业,明年初就能实现并网发电。

华能安徽分公司新建项目 负责人 刘海旺

这个项目总装机容量是51兆瓦,它一年的发电量大约是1.25亿度,可以供5万户居民用一年,同样规模的电如果用燃煤发电,那需要5万多吨。

打2020年6月,蒙城县首个风电项目并网发电算起,三年来,蒙城县通过有序、合理开发风电资源,已引入各类投资70多亿元,建成并网发电项目9个,另有在建项目3个,总装机规模超过800兆瓦。

国家电网亳州市蒙城县供电公司 副总经理 邓言振

去年我们全县风电发电量是9亿多度,今年1—9月份已经达到了7.6亿,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一半,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70%,不仅大大缓解了电力资源的供应压力,也将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而就亳州全市来说,目前,已有并网风电项目21个,装机规模150万千瓦,约占全省的28%。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亳州市原本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位列全省第三位,是什么推动当地不遗余力发展清洁能源呢? 

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资源科 科长 张彦

一方面,电力需求在快速增加,到2025年,我们全市电力需求量将比2022年增加30%以上;另一方面,本地风能、太阳能,还有生物质、地热资源比较丰富,清洁能源的发展能够在充分保障能源供给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极大地降低能耗强度,从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与天借风的同时,亳州还因地制宜推进光伏发电。一种被成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光伏发电模式,正在当地悄然兴起。这个市涡阳县的鸿路钢构涡阳盛鸿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20万平方米的厂房、办公楼屋顶,建成了一座装机17.5兆瓦的光伏电站,一年下来能节约电费230多万元。

鸿路钢构涡阳盛鸿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罗龙

现在我们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二期三期项目也正在建设中,全部建成之后,年均发电量可达到1.3亿度,基本能满足企业日常用电需求,实现降本增效与节能减排双赢。

目前,亳州市正在对全市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以及用电量超过100万度的商贸物流企业,加快推进工商业屋顶光伏建设。目前,亳州全市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已达386万千瓦,今年1至8月份,累计发电41.6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6.8%,高于全省“十四五”目标任务31.8百分点,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助推全市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8%,居全省第四位。

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副主任 纵双园

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消费体系,预计到2025年,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领先全省,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责任编辑:朱明光)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