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是最常见的家常菜,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圆茄、长茄、矮茄,有紫皮、红皮、青皮。茄子吃法也颇多,可炒、可烧、可蒸、可煮,油炸、凉拌、做汤均可。小时候,菜园里的茄子随处可见,价格低廉。夏季茄子可以吃的时候,母亲早上常把茄子切成厚片蒸熟,然后切条用蒜泥、油盐凉拌,开胃下饭;中午,将茄子切丝煮面条,鲜嫩可口。
小时候最好吃的做法,要数是面煎茄子。
首先要选鲜嫩的茄子。选茄子是门技术,粗细均匀、没有斑点裂口、颜色乌黑光亮、看上去非常漂亮的,一般比较鲜嫩。在茄子花萼与果实连接的地方,有一条白色略带淡绿色的带状环,带状环越大越明显,说明茄子越鲜嫩。选茄子还要看季节,刚成熟的时候,大多比较鲜嫩,立秋后基本老了。母亲常教我们挑选茄子的方法,拿在手里软硬适中、有粘手感的,一般是嫩茄子。再用手掐一下,指甲很容易掐进去、质感较脆的,大多已经老了;嫩茄子用指甲按出一个坑,还掐不进去。
母亲煎茄子,先把茄子切成薄片,撒上一点点盐,裹上一层面粉。将水、面粉调成糊,加入调料,再打入一个鸡蛋。开始煎了,锅中放油烧热,将裹着面粉的茄片全身裹上面糊,再入油锅煎,煎至两面金黄,茄子熟软鲜味飘出,就算成功了。做过茄子的都知道,茄子果肉组织疏松,就像一块海绵,所以吸油、吸调料的能力特别强。炸茄盒、煎酿茄子、鱼香茄子、肉末茄子、油焖茄子,不管哪种,都非常费油。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含油量多的食物就好吃呀!煎好的茄子直接吃,表层酥香、内里鲜嫩多汁,一口下去,厚实、咸香、油润,大快朵颐,从舌尖一直香到肠胃。面煎茄子含油量高,就着鲜葱吃,或者蘸蒜汁,荤素搭配,解油腻,显浓香,美味无比。孩子饿得快,不在饭点时,掰开一个馍,夹一片面煎茄子,狼吞虎咽吃下去,酣畅淋漓。
煎炸类食物吃着上火,但是茄子是寒性食物,与油脂相互中和,吃了解暑减肥。村里老人常说,多吃茄子少生病、老得慢。查阅资料发现,茄子维生素含量丰富,茄子皮有软化血管的独特功效,对防止小血管出血,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咯血及坏血病患者均有益,对慢性胃炎及肾炎性水肿等有辅助治疗作用。茄子含有龙葵碱,可控制吸收系统肿瘤的增殖,对预防胃癌有独特作用。
茄子煎好,主要不是为了直接吃,而是要为家人“烩”一锅饭。煎好了茄子,母亲会煮一锅水,加油盐调料,把面煎茄子放进去,加入青菜、面饼之类,煮成一锅饭,如有高汤味道更佳。烩面煎茄子,汤菜中和油腻,吃起来热气腾腾,缺少油水的孩子们,一顿能吃两三碗。烩,就是先把不易熟的食材进行预加工,然后与青菜与易熟食材一起入锅炖煮,快速成菜。因为制作方法简单,经过历朝改进,形成多种流派,比如河南烩菜、东北乱炖、山西烩菜等。据说这种技法还跟秦桧有关。宋朝时期,秦桧把持朝政,一些爱国志士将各种炸过的蔬菜烩在一起,要大家把食物当成秦桧,食其肉、饮其血。烩菜丰俭由人,蔬菜煎炸了之后做烩菜,因为有了油的加持,吃起来有肉味。豪华版的如李鸿章烩菜,使用海参、鱼翅、鹿筋、牛鞭等食材,用保定槐茂甜面酱精心制作,是高档菜肴。
不只茄子,萝卜、南瓜、冬瓜、豆角等多种家常蔬菜,都可以用面煎了再烩。冬瓜含水量大,解腻效果更强,需要面煎了快速吃。南瓜切片后面煎,与茄子做法几乎相同。萝卜、豆角用面粉拌匀,尽量处理干硬一些,入锅摊平油煎,可以说是加厚版的煎饼,吃起来脆嫩。这些预加工的半成品,与青菜豆腐、土豆粉条一起,烩成一大锅,最受农家及工人们的欢迎。盛上一大碗,连汤带汁,充饥解馋,耐饱耐渴,稀里呼噜,一顿狼吞虎咽,尽兴,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