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幸福的人,不是面对精神空虚时的不安,不是面对知识匮乏时的窘迫,不是面对生活刁难时的无措,不是面对视野短浅时的尴尬,更不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幸福的人,是终生与书为伍的人。
读书可解惑。书里有光,和灯一样。与一本好书相遇,仿佛是与一位智者交谈,它可以帮你找到藏在书中的灵魂,把他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那些曾经苦思冥想的迷惑,突然某一天在阅读中得到化解,并在与文字的互动中得以验证,从而摆脱自我的局限和狭隘,把生活中模糊的感觉变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从此,你便认识了你自己。
读书可疗伤。作家毛姆说: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我也曾经历命运多舛的生活,我也曾在黑夜中迷茫和哭泣,就在快被生活的种种不幸击倒的那一刻,是阅读带给我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我认识了《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活着》中的福贵、《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书中有太多的人物为我增添了直面挫折的底气。总之,没有经过书香浸染的空洞肉体,面对磨难将是不堪一击的,而那些通过阅读变得内心坚强的人,则能自我疗愈和抚慰受伤的灵魂。走出黑暗,你的世界将再度变得明亮和纯粹。
读书可医愚。不读书的人,似乎感觉自己什么也没缺少,他们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和生命含义的丰富。不读书的人,当生命的长度漫无目的地缩短、消逝之时,他们只有极度的空虚和恐慌。而热爱读书的人,他们内心丰满,精神富足。那种潜在的,智慧的信号,是通过阅读得以传递的。正如学者余秋雨所说:“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阅读是一个积极的过程,读书犹如恋爱,能与自己合得来的就是最合适的。所以,不必过分纠结它们所属的类别,是哲学书,还是文学书;是娱乐性的书,还是思想性的书;是“有用之书”,还是“无用之书”。生命的活力,关键在于它的弹性,只要是好书就可以读。一部好书,就是一个三棱镜,不同的心境会折射出不同的景象,那什么是好书呢?我觉得,但凡能够让自己精神感到愉悦的,就是好书。
阅读会让我们变成一个有温度、懂情绪、会思考的人,它不仅体现在你精神上感受到了愉悦,头脑里汲取到了智慧,更重要的体现为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磨难时的自由接纳和自主反应,这是一种源于骨子里的淡定和果敢。我想,这便是阅读带给我们的收获和意义。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书香漫漫,以书为友的人,便是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