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网红村”,回来了更多年轻人

“走进乡村看振兴”之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篇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村建设之前,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村民住的是破旧的老房,房前屋后杂物随处可见,基础设施不完善。新村建成后,村容村貌有了质的提升,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的大周村,产业发展结出硕果,风景如画的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名村,每逢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前往,吃住行、游购娱,好不热闹。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道路上,大周村一直在争当排头兵。

大周村一角。

“网红乡村”引客来

绿树掩映,青砖灰瓦,一幢幢楼房整齐划一,一条条马路穿村而过,路面平整,楼房美观。漫步村中,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画作之中,令人流连忘返——这便是大周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现在的居住环境和上一辈人相比,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周搏帆说。

走进大周村,这里重点打造的民国风情街是一大景观。这条街改造商铺点位36处、约3600平方米,建成了小镇商务中心、香囊博物馆、中药炮制工具博物馆、自行车博物馆等特色精品馆,近年来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打卡地。

“这里展出的香囊都是用咱们亳州的中草药制作的,外地游客来了都会买一些。”在香囊博物馆一角,工作人员指着柜台里一个个香气扑鼻的香囊介绍道。

“这些工具都是精心收集的,咱们亳州有中药材加工传统,这些工具记录着一个时代,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种印记、一个符号。”走进中药炮制工具博物馆,村干部薛文亮指着馆内的中药炮制工具说。

以民国风情街为中心,周围民宿、餐饮、花茶销售等商家一应俱全,形成了旅游业发展的服务产业链。每逢节假日或周末,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或采摘,或骑行,或自驾,品美食、赏美景,尽情享受具有皖北特色的乡村旅游之乐,好不惬意。

经过多年精心打磨,大周村已成为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镇——十河芍花养生小镇核心区。2018年,当地一块芍花田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最大的芍药花田,“万亩芍花”美景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当年,大周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香囊博物馆展厅一角。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中药炮制工具。

宜业新村引雁归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新村的变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

“我2010年就回来了,当时就看中了家乡的发展环境,觉得在家乡一定能有所作为。”站在自家的菊花地里,36岁的村民周瑞说道,自从返回家乡后,他已流转300亩土地从事中药材种植,现在除了种植菊花以外,他还种了白芍、白芷等,今年收入有望突破300万元。

在众多返乡创业的青年当中,90后的周搏帆也是其中一员。

“这些年花草茶产业发展迅猛,所以我想借助家乡的中药材资源做点事。”周搏帆说,2019年他返乡后成立了花草茶公司,同时成立了花海四顾合作社,除了生产花草茶产品以外,还代销其他企业的花草茶。目前,公司销售的花草茶达7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尽管公司的体量并不算大,但是周搏帆返乡后的带动效应却很大。看到他返乡创业成绩不错,不少原本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选择返回家乡创业。两年时间里,当地已新增花草茶企业25家,借助电商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上下游行业就业近万人。其中,不少村民还通过前期在企业务工,学会了电商销售技能,从“打工仔”变成“小老板”,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周乾坤说,附近有20多名村民都是先在周搏帆的公司工作,然后走上创业路的。

大周村党委书记邢军委告诉记者,近年来,大周村加快推进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观光旅游沉浸式体验度,已建成亳白芍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力争打造“四季有花、错时开放”的花海旅游景点。已初步形成以芍药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保健养生、农耕体验等特色产业。

蝶变之路再发力

已经退职在家的老书记杨华是大周村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见证人。他曾带领大周村实施了全村土地流转,规划建设了新村,并引导村民转型发展乡村旅游业。在他看来,大周村的发展之路历经四个重要阶段,分别是订单农业阶段、蔬菜产业发展阶段、新村建设阶段和发展乡村旅游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当选为村里的带头人,杨华首先带领村民一起发展订单农业。“当时,我们根据订单需求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价格比市场价高,而且不用愁销路。”杨华说。

在通过订单农业实现了群众和村集体双赢之后,大周村又积极向先进地区学习蔬菜种植技术,走上了大棚蔬菜种植之路。村里通过请专家、找资金,迅速带动村民建设阳光大棚、温室大棚,村民的腰包很快便鼓了起来。“那时候,我们村的银行存款总额,抵周边三个村的总和。”邢军委清晰地记得这件事。

村民有了钱,大周村便开始谋划新村建设,着手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

如今的大周村正在经历第四个阶段,那就是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从2014年起,村里就把3000多亩土地进行了统一流转,分别流转给多家企业发展乡村旅游。这些年,村民年年可收到土地流转金,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乡村旅游盘活了资源,为村民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平台。”杨华说。

润耕天下家庭农场就是大周村乡村游发展成果的缩影。该农场通过农耕文化体验产业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积极发展农家民宿、农家餐饮、果蔬采摘等特色产业。今年举办的“和美乡村游惠民月”活动,该景区成功入选全省2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邢军委表示,以往,大周村人敢闯敢拼,走出了一条致富的成功之路;如今,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大周村将着力做好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工作,持续走好产业发展之路,努力让大周村实现新一轮美丽蝶变。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