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百年古桑树“劫后重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谯城区大杨镇胡桥村后董庄一棵古桑树,虽历尽沧桑,树干腐朽中空,还曾遭遇火灾,却依然坚强地生长了近600年,缔造了生命的奇迹。

矗立在后董庄村的古桑树

沧桑之“桑”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后董庄村的一片农田,这棵古桑树就矗立在农田旁的一块空地上。大树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树皮呈黄褐色,树干粗糙龟裂,像老人爬满皱纹的脸。

这棵大树的枝叶不算茂盛,树干被两根铁条牢牢绑定住,北部被涂抹上了“灰漆”。今年70岁的村民常天付说,这是林业部门为修复古树而涂抹的保护材料。

“树干北部已经腐朽,形成一个巨大的树洞,林业部门为了保护古树,就在树洞里堆砌了砖头,外面涂抹上了这样的保护材料,起到一定的支撑加固作用,预防树木从空洞处折断等安全隐患,同时修补后也能阻断一些害虫再次侵入树洞。”常天付说。

大树被铁护栏围起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2021年12月立的牌子上写着“桑树,安徽省一级古树,树龄585年”。

62岁的村民朱学龙说,他小时候这棵古树比现在茂盛得多,树冠就像一个巨伞,他经常爬到树上掏鸟蛋,树枝虽然不粗,但很结实,成年人踩上去都不会断。

“我小时候这棵树的树干就是这么粗,那时候树干中间已经空了。我父亲说,他小时候,这桑树的树干也是这个样。”常天付说,虽然已有数百年的树龄,也没有过去那般茂盛,但现在每年春夏之交,这棵树上依然会结满黑褐色的桑葚。

古桑树树干中空,有关部门进行加固保护。

“神秘”传说

常天付曾听父亲给他讲述过关于这棵树的神秘故事。

相传,这棵树上有“神灵”居住,曾经有人在锯桑树的一个树枝时,发现顺着锯条淌下来的是红色的“血水”,更玄的是,这个锯树的人没过多久就死了。常天付还听父亲说,曾经有一年,附近发生瘟疫,村里就因为有大树庇护,没有人染上瘟疫。

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故事自然不足为信。但每逢过年过节还是会有一些村民来向古树祈福。

常天付说,20世纪90年代初时,古桑树所在的位置还是村子的中心,周围都是民房。每年春节,村里都会在古桑树下举行“古会”,村民兑钱请来戏班子唱戏,放炮、烧香,非常热闹。后来周围的村民陆续都搬走了,古会也不再举行,但每逢初一、十五还会有人前来烧香。

劫后重生

十年前,一场“劫难”,几乎让这棵古桑树遭遇灭顶之灾。

“平时大家都睡得很早,那天正巧,是大年三十,有一个村民半夜出来上厕所,突然看见古树那里冒出火光,就怀疑是失火了,他跑出来发现树干中间的树洞里在冒烟,赶紧喊人来救火。”常天付说,有年轻人爬到树上,用水管向树洞呲水,才把火扑灭。

后来发现,是有人在树下烧香,火星点燃了树下的枯叶,因为大树下面是空的,火势蔓延,殃及古枝。“幸好发现的及时,不然这棵桑树就不存在了。”常天付说。

自此次“事故”之后,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棵古树,村民自发兑钱,将树下的地面用泥土垫高,在周围用水泥砌上了一个圆形的护栏。

有专家说,前几年这棵树枝叶生长得不茂盛,是因为周围的那些大杨树遮挡了桑树。村民便将附近的杂树砍伐掉,给桑树创造更好的生长空间。

“加上林业部门的加固,现在桑树确实比前几年茂盛了许多。”常天付说,政府还在水泥护栏上又加装了一圈铁围栏,并安排专人看护,相信在大家共同的保护下,这棵古桑树一定会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