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大变样,居民幸福感“旧”地升级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区筛子市街片区改造

家门口大变样,居民幸福感“旧”地升级

改造前的巷子坑洼不平。

改造后的巷子干净整洁。

亳州新闻网讯 “路修好了,排水也顺畅了,我们老街坊的生活更加方便了。”11月18日上午,在谯城区薛阁街道谯陵社区筛子市街17巷,居民杜洪英开心地说。

筛子市街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面积约2.5万平方米,人口一万余人,共有9条街巷,其中16巷、17巷、18巷部分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每逢下雨就积水难排。遇到大雨时,积水还会倒灌进居民家里。

“以前的路虽然也是水泥路,但到处坑坑洼洼,特别不好走,居民出行不便。”居民董影告诉记者,她们家已经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而且路边杂草较多,天热的时候蚊虫也特别多,晚上都不敢带小孩出门玩。”

相对于脏乱差的环境,居民更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家住16巷的居民朱廷良介绍说,过去巷子只有一条砖砌的下水道,上面是水泥板,时间长了水泥板损坏,路中间露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坑,居民经过时,一不小心就会一脚踩空,容易摔伤。

今年上半年,谯陵社区了解到筛子市街情况后,组织人员对需修缮的道路进行丈量统计,制定解决方案,并逐级上报。最终,谯城区将该街巷问题纳入片区改造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

筛子市街片区改造自5月份启动以来,施工内容涵盖路面、墙面、下水道、监控等,目前已经基本改造完成,惠及居民160户400余人。

改造后,杜洪英家门口的道路变成了干净明亮的水泥路,外墙面刷成了统一的上灰下黄颜色,下水道变成了下埋式的专用管。“以后遇到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雨水倒灌进屋里面了,多年的烦心事终于消除了。”杜洪英满意地说。

在此次片区改造中,“空中飞线”问题也得到有效治理。“过去一抬头就能看到各种管线互相缠绕、凌乱不堪,乱得像‘蜘蛛网’一样,非常影响生活环境,而且居民经常因为线路分不清而发生拌嘴的事。”朱廷良说,现在一家一块电表,线路分明,再也不用担心出现纠纷了。

“社区将以片区改造为契机,加大筛子市街的设施维护和环境保洁力度,让美丽的生活环境保持下去,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谯陵社区党委副书记王雪表示。

据了解,从2021年开始,谯城区陆续实施片区改造项目33个,突出做好基础设施整修、公共设施维护、便民停车、公益宣传、街巷整治、小区改造、管线治理、市场规范等多方面工作,增加停车雨棚、健身器材、运动场地、地面停车位等便民设施,让群众生活更便利,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