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莓长成甜蜜大产业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利辛县王市镇朱新寨村草莓种植大棚里“春意”正浓,一垄垄土埂上整齐地栽植着一株株草莓,簇簇绿叶间点缀着一颗颗鲜红欲滴的果实,甜蜜产业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种植户朱亮经过多年摸索和打拼,如今成了当地有名的草莓种植能手和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他种植了45个大棚,包括白草莓和早熟品种红颜、新星。

“目前,红颜、新星两个品种的草莓已进入了成熟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尝鲜,体验采摘乐趣。一个大棚一天的下果量为40斤,每斤至少卖到10块钱。”朱亮说,由于种植户都想扩大种植,当地土地流转的承包价也“水涨船高”,每亩最少也得1200元,还供不应求。

当地草莓种植产业,让越来越多的群众“钱袋子”鼓了起来,草莓温室大棚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棚”。“现在我们村依靠这个家庭农场,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朱新寨村党支部书记朱黎说。

63岁的朱新寨村村民朱付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他开心地说:“在大棚里干活,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离家也近,不耽误回家做饭,很方便。”

如今,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俨然成为朱新寨村的新名片。下一步,王市镇将继续整合土地资源,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引进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种植品种优、品质高的经济作物,将农业产业逐渐迈向规模化发展,并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全面推进产业兴旺。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