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近日,有市民反映,车停在路边的停车位上被滴了很多“黑油”。这些“黑油”是哪里来的呢?是不是旁边行道树滴的呢?有什么办法能治理一下呢?
汽车上滴的“黑油”。
记者在魏武大道与杜仲路东北角的非机动车道上看到,不少车身上被滴上了“黑油”,“现在数量不算多。如果前段时间过来,‘黑油’滴得到处都是。最严重的还是春秋季,旁边的共享单车座椅上黏糊糊油腻腻,根本没法骑。”一位车主介绍说。
附近一位商户告诉记者,他们平时都不敢在人行道上走,尤其是穿着浅色衣服时,如果走在行道树下,很容易滴上“黑油”,清洗起来比较麻烦。
市园林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章锦涛介绍,滴下的液体实际上是蚜虫的分泌物,特别是栾树,春秋季节最为严重。蚜虫“吃饱喝足”后,会产生大量的分泌物,以至于走在树下的人觉得像下雨。树“滴油”的现象每年都会出现,他们每年都接到不少市民的投诉。
据介绍,蚜虫的分泌物叫“蜜露”,因为含有糖分,所以摸起来很黏腻。不过这种分泌物虽然让人生厌,但对人体无害。
“现在已经进入冬季,‘滴油’现象明显减轻。”章锦涛说。不过,今年的气温较往年同期略高,部分栾树目前依然存在“滴油”现象。 其实,除了栾树,还有不少行道树也会吸引“蚜虫”,易发生“滴油”现象。如女贞、香樟则容易生粉虱,法国梧桐易生网蝽虫。其中,女贞的果实一般在冬天脱落,掉在地上黑乎乎的,摸在手里黏糊糊的,同样像是在“滴油”。
市区为什么会栽这么多栾树、女贞树呢?章锦涛解释说,栾树被称为秋天的使者,黄色的花、红色的灯笼果,到了秋天非常好看,因此前几年被广泛种植。亳州位于北方地区,且是酸性土壤,适宜栽种的常绿树种非常少,女贞是为数不多的树种之一,因此栽种数量较多。
不过,鉴于栾树、女贞树存在严重的“滴油”现象,因此最近几年几乎不再栽种,改种其他落叶树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滴油”问题。
“我们每年都会提前对女贞树打药,让其提前落果,这样掉下来的果实就不会那么黏糊糊的。”市园林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蚜虫病害问题,他们采取措施进行药物喷洒,喷洒一般安排在夜间,一至两周循环配药治疗一次,以此缓解“滴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