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创作根底深厚,源于他自幼受过很好的国学及传统文化教育。其家乡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和三朝古都,为我国道家文化、魏晋风度和建安风骨发祥地。大学毕业后到开滦工作,接受了现代工业文化的浸染和洗礼。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汩汩源泉和一方沃土,也使得他心灵富裕、精神富有,加之行万里路的传奇经历也使其创作领域愈发宽广,蕴藉更加深厚。
1
许斌最见功力的作品是其小说,“水过江月门”系列创作历时三十年,五部长篇多属历史演义和过往再现,也是其最费心力的呕心沥血之作。他认为,小说不仅可以反映纷繁复杂的人生图景,揭示历史行进的规律和人性真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表现作者对世事人生的见识,乃至意愿和理想。
《大水汤汤》描绘了我国江淮流域汤谯古城和文盛楼古镇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变迁、世事浮沉以及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的广阔画卷。该书为章回体,跨越百年历史,涉及三百人物,历时十年而成。从书中,不仅能够读到人类历史表面上的那些残酷与血腥,爱恨与情仇,更可以从那无数轰轰烈烈、起起落落甚至血流滚滚的历史中,透视出其场景背后的人性深处之动因,而小说所包含的真正意味,却是在倾力揭示这些图景背后的人性真谛。那些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人性内在的图像和密码,令人在阅读欣赏中感到特别的惊奇和震撼。正因如此,这部书被称为“在历史长河的堤岸上筑造起一座精神的丰碑,这丰碑犹如坐标,为我们标志着前行的方向”。
《过往倾城》是一部现代题材作品。通过特定时期的世事浮沉和人间百态刻画,以传奇笔触描绘出倾城山历史过往、胡屯风土人情以及金窝子矿图景画面,揭示出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发展碰撞的伤痛与无奈,进而触发对社会衍化过程中人性嬗变的深刻思考,无情鞭挞丑恶、黑暗和虚伪,热情讴歌正义、光明和善良,呈现一幅全景式社会文化生活的多彩画卷。
《相忘江湖》取义庄子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通过一段坎坷曲折的西藏之旅,从而呈现出一段异域风情的邂逅,一场藏汉和洽的传奇,一曲荡气回肠的离歌,绝处逢生、蝶梦大化、秘境云霞,跌宕、衍化、升华,从而勾勒出一方斑驳陆离、风烟弥漫、恩义相酬的心海江湖。
《月照空山》描述了贞观年间,关于唐代西域的一段风烟弥漫的古老记忆,一部刀光剑影的西域传奇,一曲荡气回肠的绝世恋歌,一场匡济苍生的别样欢喜。丝路黄沙、秘境云霞、雪山雕影、边塞胡笳。千秋家国,倏忽一瞬,忽而月照平野、高山流云,忽而风谲云诡、斑驳陆离,从而描绘出一幅残星大旗、豪侠悲歌、江山驰骋、榴花飞雪的奇异画卷。
《俟我北门》讲述了清末至抗战五十年间江淮古渡的众生世相、如晦风雨和家国兴亡。交织汤谯两家恩怨纷争和惊心动魄的古籍保护两条线索,再现一段五彩斑斓、跌宕无常、波澜壮阔的历史烟云,重构了中华文化根脉传承与共御外辱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者以雄浑笔触和悲悯情怀切入一座象征历史长河的古渡,通过时空交错转换及地域风情和世相刻绘,无数闪烁的星斗浑然而成一道绚丽的银河。而渡口不同于传统的农耕文明和市井生活,更体现出远游漂泊、冲突抗争和起伏难测的独特视角,将具体人物命运植入宏大历史进程之中,进而揭示出民族命运的必然走向。
2
“水过江月门”一干五枝,俯仰江山,帘卷星河,浮槎飞羽,纵横古今,寓大道于无形,倾大音于希声,虽属羚羊挂角,却有草蛇灰线,其托寄之高远,构思之精巧,涵盖之广博,气韵之一统,无不令人拍案惊奇,直浮大白。
五部长篇凡字三百万,风格各异,各美其美,出场人物上千,遍及上下朝野,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然各安其位,杂而不乱,其中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者不下百余。所涉生活,漂泊起伏,斑驳陆离,时而浩浩荡荡、波澜壮阔,时而微风平野、暗流涌动,风烟弥漫、家国传奇,生活图景、人性真谛,思接千载,域连万方,凝千载于一瞬,容万方成一隅,关山几度,家国兴亡,纵横无痕,张弛自在。历尽千帆,归处原是来处。回首萧瑟,转身一道轮回。无论如何滋蔓,五枝终究发于一干,各卷所蕴,叶连柯交,万千淙淙小溪,最终汇成汤汤东流的历史长河!
概之全帙,可谓一座百态市井,一方风土习俗,一段人情冷暖,一支回肠高曲,一部民族发展演化之史诗。四言以蔽之:一水一山一片城,一人一玮一长亭。风烟散尽关河远,咽断江头晚潮声。
3
夫文亦如人,有韵乃值得品味,进而有蕴乃值得反复回味。此著巨制恢弘,大俗大雅,以诗为文,化用兼备,虽散句亦多有诗意盎然者,可谓有韵矣。
有韵进而有蕴,难之难者也。作者跋涉关河,穷溪问野,携深厚生活之底蕴,兼于社会、历史及文化之深沉思索,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浮槎飞羽,帘卷星河,所叙看似平淡之处,实则匠心独具;看似原生活,实则真性情,譬如老媪絮语,渔樵闲坐,隐者对花,玉女凝眸,万千情怀,道而难尽,未语而已近乎道也,遑论其语言之幽默、风光之浩瀚、情节之奇妙乎!正如“水过江月门”封底词《清风引》所述:“清风切,梨花落尽莺啼绝。莺啼绝,年年流水,浪生浪灭。古津几度伤离别,小楼又见西江月。西江月,一壶老酒,对花闲说。”此作有《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之神韵,深沉悲壮,意境清空,道尽对历代家国兴亡盛衰、英雄豪杰沉浮生灭得失之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然、彻悟豁朗的视野情怀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中国传统文化蕴藏于稀少的实物遗存和浩如烟海的典籍中,要传承必须大量阅读。许斌出生于亳州一个虽然清贫但有着良好文化修养的家庭,幼承家学,及长游学,遍访名师,始终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其作品有着明显的地域烙印,流动着家乡和工作所在地的文化基因。特别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优秀传统,充满悲天悯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知恩图报的感恩情怀,善于大开大合,以史家之笔,从波澜壮阔的社会和人文背景入手,以散文笔触和独特视角收放自如地刻画形象,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推动矛盾冲突和发展,揭示矛盾变化和社会规律,给人以交错缠结、斑斓多变、雄奇瑰丽的史诗般印象。
作家简介
许斌,安徽亳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学习与探究,著有长篇小说“水过江月门”系列,史志《文学史摷微》、诗论《唐诗象味》、诗集《畛风集》、散文集《折梦集》《东山集》,图文集《且歌行》及影视作品等。作品曾入选参评茅盾文学奖,并获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