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巡”点亮“安全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2月8日晚上7点多,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十八里社区,巡逻队队长王巨良正带着四名巡逻队员,身穿巡防背心、戴着红袖章、手持警棍,正在开展“平安夜巡”活动。

巡逻队员和志愿者以自己的付出点亮了群众的“平安灯”。在我市城乡各地,持续开展的“平安夜巡”已经成为增强群众安全感的一项重要举措。

巡逻队员在背街小巷巡逻。

提醒卫生院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看得见的平安

“家里的液化气灶关好了吧?电动车充电线别忘了拔?睡觉前一定要关好门窗。”在十八里社区前进村三巷,巡逻队员向居民王广英反复叮嘱。王广英今年63岁,老伴去世,子女不在身边,平时一个人生活。正因如此,她成了巡逻队员重点关照的对象。

“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巡逻队员,心里特别踏实。有他们在,我们感到很踏实。”王广英说。

在夜间巡逻过程中,巡逻队员深入背街小巷,重点查看火灾、治安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向居民宣传平安建设、防火、防盗、反诈等安全知识,叮嘱居民注意冬季用火用电安全问题,关好门窗、水电,用热心温暖群众,用真心守护平安。

集西街是十八里社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晚上8点多,这里依然是灯火通明,沿街商铺人来人往。在一家浴池门口,电动车“车”满为患,不少电动车停到路中间。巡逻队员见状,主动将乱停放的电动车移到路边,确保不影响正常通行。

刚刚从浴池里走出来的居民刘景志看到忙碌的巡逻队员,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巡逻队员不仅敬业,还这么热心,我们居民看着心里都是暖暖的。”刘景志说,他就住在附近的小区里,夜间巡逻,早已是小区居民司空见惯的事。

巡防队员深入辖区超市、经营商铺宣传平安建设知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看到形迹可疑的人,会主动上前询问;发现谁家的电动车没锁,他们会提醒车主把车锁好……这些看起来极其琐碎的小事,巡逻队员一直默默地在为广大群众守护着平安与和谐。

每晚要走一万多步

不仅如此,在巡逻期间发现的一些小问题,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他们都会及时调解与处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据介绍,有一次晚上10点多,两辆电动车在国道311上发生碰撞,刚好被巡逻队员看到。“考虑到道路交通繁忙,过往车辆较多,而且晚上光线不好,为大家安全考虑,我们积极参与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拿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调解方案。”王巨良告诉记者。

十八里社区分为四个片区,分别是集东、集西、佟营、何营,常住人口7500人左右,人口主要集中在十八里集镇上,分布有医院、学校、银行和两个小区。这些人员密集场所,是巡逻队员每天夜巡的重点区域。

走进十八里镇卫生院,巡逻队员熟练地来到安全通道,查看照明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有无物品阻挡通行,消防器材是否正常。“我们今天收治了30多名患者,保证患者安全是头等大事。有了巡逻队员的参与,我们更加放心了。”值班医生李峰说。

十八里社区东西长2公里、南北长1.5公里,巡逻一趟要五十分钟左右,每晚要巡逻两三次,平均每人每晚要走一万多步。

做好平安建设“大文章”

“从今年8月份开始,全镇15个村居、社区积极招募志愿者,目前均成立了由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平安夜巡’队伍,从晚上7点到10点开展‘平安夜巡’活动,做到巡逻无死角、全覆盖。”十八里镇党委委员刘仲林介绍,为确保“平安夜巡”活动取得实效,全镇副科级以上的班子成员每天晚上都要入村查看巡逻情况,同时与派出所合作,定期联合开展夜巡活动。

刘仲林表示,将持续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夜巡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好平安建设“大文章”,为广大群众创建安全、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不断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