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进乡村、社区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法治讲堂等活动,变“坐堂问案”为“主动出诊”……亳州法院秉持能动司法理念,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周末村居法庭”机制,推动法官直联群众、司法融入治理,目前已覆盖村居990余个,更多矛盾纠纷被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云上”调解 帮助群众跨国要回欠款
“欠账的人在国外,我以为没戏了,没想到咱们法庭的法官还真帮俺把钱要回来了!”近日,利辛县张村镇的赵某某来到张村法庭,向法官当面致谢。
赵某某与梁某系朋友关系,梁某以急需偿还银行贷款为由向赵某某借款150000元,借款期限为一个月。借款到期后,梁某未按期还款,赵某某多次催要无果后将其诉至法院。
张村法庭法官调查得知,梁某现在柬埔寨,不方便回国,便利用“云上法庭”程序在线组织双方调解,最终梁某同意分期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这是我市法院建立“周末村居法庭”让人民法庭和法官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主动出击 源头解纷止争
我市是农业大市,有88个乡镇(街道),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27个人民法庭服务半径大、服务人口多,赡养纠纷、民间借贷等矛盾纠纷引发的诉讼案件持续增长。
“坐等案件上门不如主动出击。矛盾越小、发现越早,化解的成本就越小,最理想的状态是止于未发。”亳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孝云介绍,“周末村居法庭”机制应运而生,针对上班族、农民、外出务工者等不同群体,法院干警灵活选择周末、农闲、寒暑假等时间,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巡回审判、法律宣传、诉调对接,以深化诉源治理为着力点,努力实现“源头端”抓预防、“诉前端”促多元化解、“诉讼端”寻求最优解,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满意度和司法获得感。
于是,“一村一法官”工作模式建立起来,择优选聘212名驻庭调解员,组建“法官+法官助理+驻庭调解员”团队;对农民群体推出“昏约邻里”解纷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选取宅基地纠纷、民间借贷等农村多发矛盾纠纷开展巡回审判,选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以案说法”,并随案发放载有法官联系方式的“解纷明白卡”,建立法官与群众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行“政法委员+法庭+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属地属事主体”工作机制,对矛盾处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信访隐患,及时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召开联席会议,会商研究解决方案;深入法庭辖区内企业一对一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编制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法律风险指导书。
扩大“朋友圈”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在深化诉源治理实践中,我市法院还对接社会各方面解纷力量,不断扩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朋友圈”,构建“源头治理、调处优先、诉讼断后、多方协同”的源头化解纠纷工作格局。针对农村“天价彩礼”“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多发性社会问题,选取婚约彩礼、家庭暴力、相邻关系等典型案件开展巡回审判,邀请村干部、村民、“乡贤”、乡村“法律明白人”旁听;针对近年来农村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多发态势,联合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打造“与你同行 法护未来”关爱留守儿童法治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溺水、防性侵、反校园欺凌等宣传活动……
自今年3月以来,我市“周末村居法庭”已覆盖村居990余个,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活动770余次,服务群众7.6万余人次。今年前11个月,全市法院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同比下降5.55%。
在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评选中,谯城法院古城法庭、涡阳法院花沟法庭、利辛法院望疃法庭和蒙城法院双涧法庭“榜上有名”。“‘周末村居法庭’助力打造亳州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还作为全国法治创建案例入选司法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