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板桥集镇大苑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蒙城县板桥集镇大苑村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党建聚力,筑强治理“堡垒”。在推进乡村治理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带头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村“两委”分管工作进行微信群“晾晒”,坚持村干部集中坐班和日常走访制度,不断拉近干群距离。根据党员特长,对一部分在家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设置社情民意收集岗18个、矛盾纠纷调解岗6个,累计汇集群众意见建议4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10余件。

发展产业,夯实治理“基础”。大苑村坚持把培强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结合户均“一块田”改革、一村“两作区”试点,大苑村将沿306省道北侧土地划分为流转区(其他地方为自种区),集中连片种植葡萄、黄桃、草莓等特色水果以及小香葱、糯玉米等蔬菜,面积达1500余亩,带动20余户农户参与经营,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导返乡创业。高标准建设返乡创业园,引进安徽利欧工贸有限公司进驻,创造就业岗位200个。依托产业,村集体经济实现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12月中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含光伏收入)达到186万元。

发扬民主,搭建治理“平台”。充分保障村民自治权利,让群众“有话有地方说”。一是重大事项公开议。对于涉及村级发展的重要项目、重大开支以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坚持“四议两公开”,让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定。二是村级权力公开评。严格落实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日常重大事项及财务公开情况。依托“小微权利一点通”平台,实行村务“线上”监督,让长期在外经商务工的村民也能及时了解村级重要事务,监督村级权力运行。年终对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奖优罚劣。通过内部约束、外部监督两层机制,形成了村级事物人人知晓、村级决策人人参与、村级权力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三是重点矛盾公开调(解)。对内发生的较大矛盾纠纷,按照“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把问题摆在桌面说,让矛盾双方充分表达意见,最后由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通过该办法,化解村内土地纠纷积案2起,邻里纠纷3起,信访隐患得到及时化解,至今未出现一例越级上访事件。

涵养乡风,疏通治理“经络”。良好乡风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关键,是发挥德治的基础。大苑村组织村内文艺爱好者,成立“春风”文艺志愿服务队,深入挖掘优秀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结合党的政策,编成通俗易懂曲目,走村串户进行宣传,传递正能量,让文化春风化雨,润泽千家。利用文化大礼堂、乡村大舞台等文化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20余场,寓教于乐。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培养崇信、重信价值观,村内A级以上信用户占比77%,居全镇最高。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儿媳”等评选活动,褒扬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等精神。积极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

为民办事,提升治理效能。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腿上,办到群众心坎儿里。9月份以来,累计开展治安巡逻30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件,化解矛盾纠纷15起,提供法律援助4次,开展普法宣讲6场,完成沟渠清淤2公里,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12次,解决就近就业100余人。利用村集体收入,安装路灯330盏,实现全村18个自然庄全覆盖。灯亮起来了,村民的心堂也跟着亮了起来,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供稿:李刚强

编发:亳州新闻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