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55049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全部入驻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数智管理平台
智慧监管全覆盖 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全市55049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平台,实现包保干部督导和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记录信息化管理;实施食品安全“1+N”工程,实现全环节全流程闭环监管……我市创新体制机制,搭建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数智管理平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信息化管理“两个责任”
已入网主体数55049、包保干部数8013、本季度督导数50284、发现问题数10411、问题整改数9627……记者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两个责任”数据中心看到,通过亳州市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数智管理平台就可以了解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分布、包保督导、问题整改等信息。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顺军告诉记者,数智管理平台设置数据概览、主体地图、平台介绍、属地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行业责任、预警平台、考核平台、风险群体、社会监督、“1+N”工程等12个模块,具有数据归集、多方贯通、实时预警、量化考核、社会共治、数智监管等功能。
除了市数据中心,我市还分县区建立五个食品安全数据分中心及数智管理子平台,构建了市、县、乡、村四层四级一体化的食品安全数智管理体系,打通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两个责任”工作“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末端发力、终端见效”。
王顺军随手点开一家经营主体——涡阳县高炉学区大呼小学食堂向记者演示,通过数智管理平台可看到该食堂经营地址、包保干部、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等信息,页面上还显示包保干部督导记录以及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点开任意一项,就能看到督导内容、现场照片等详细信息。
“通过这个一体化管理平台,我们对全市5万多家经营主体按照A、B、C、D进行分级管理,可以随时随机在线检查‘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确保干部真督实导、企业真查实报。”王顺军表示,市、县、乡、村包保干部每季度至少需要开展1次督导。在督导过程中,必须上传自动定位实时照片并填写督导记录。企业只有在实际生产经营场所定位100米范围内,才能上传“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记录。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督导、检查造假或流于形式,同时也解决了过去监管人员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等问题。
个性化制定任务清单
数智管理平台的信息归集离不开“食安包保”小程序的推广使用。
12月6日上午,安徽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食品安全员王威在包装车间进行“日管控”时,发现有两箱欣肝保倍植物发酵饮品100毫升的外包装批号字体歪斜。他马上拍照上传到“食安包保”小程序,并说明已现场要求替换。
与此同时,“两个责任”数智管理平台也更新了古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日管控记录,包保干部、食安办、监管单位、主管单位及企业主体都可以从小程序上看到这一信息。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这个小程序非常方便,我们在进行‘日管控’时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拍照上传,有图片有文字,既方便领导查看问题加以整改,也方便后期梳理排查同类问题,加强公司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王威说,小程序记录也节省了很多纸张,解决了过去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时记录多、查找不方便等问题。
王顺军介绍,“食安包保”小程序最让人称赞的是,它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针对不同经营业态、主体状态、规模品种等,采取不同措施、分级分类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避免“一刀切”。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业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风险管控清单,个性化配置不同岗位食品安全员的日管控检查项目;同时针对上述业态自动配置个性化任务清单,包保干部对照任务清单精准督导。
通过数智管理平台,我市实现了包保干部督导和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记录信息化,不仅做到了数据的归集,还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共联。可将包保干部督导和企业自查发现问题同步推送行业主管部门,督促部门及时开展风险会商或联合检查,共同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根据问题严重程度智能标注绿码、黄码、红码企业,监管部门实行靶向监管,推动问题和风险隐患整改闭环,落实“四方责任”,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比如说,如果发现学校食堂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平台在把问题推送到包保干部、市场监管部门的同时,也会同步推送到教育部门,推动‘四方’协同解决问题。”王顺军举例说明。
“1+N”工程实现闭环监管
在数智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我市还创新实施食品安全“1+N”工程,打造生产环节“亳食安”、流通环节“亳通安”、餐饮环节“亳餐安”和抽检环节“亳检安”等子项目,构建食品全环节数智监管体系,实现全环节全流程闭环监管。
“骑手在取外卖之前都要先扫这个码,核实外卖是否张贴一次性封签及商家和骑手信息后,才能取餐。”在豆之花金桥大厦店,亳州豆之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营运一区区域经理贾广武指着墙上的“数智封签”介绍,他们的每份外卖包装封口处都张贴一次性封签,骑手取外卖之前要先扫码确认信息。此举可确保配送途中不被拆袋,实现外卖信息可追溯。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葛燕燕告诉记者,“数智封签”就是他们在餐饮环节开发的“亳餐安”内容之一,可以实时监测外卖餐饮封签使用情况、配送骑手和商家信息,确保外卖食品安全;而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大中型酒店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厨房等重点场所则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可视化监管。
葛燕燕介绍,我市在生产环节开发“亳食安”,可实现食品生产企业可视化监管。流通环节开发“亳通安”(票证达),食品批发企业录入供货商资质和食品信息,进销货记录凭证自动推送给下游零售商,做到一次录入全链使用,实现进货查验和销售记录信息化、全程可追溯。抽检环节开发“亳检安”,实现均衡抽检,确保学校及养老机构食堂等重点场所抽检全覆盖。抽检监测风险预警信息精准推送给监管部门、包保干部、行业主管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
今年,我市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数智管理平台的经验做法两次获得市场监管总局《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简报》专刊介绍。在11月28日举行的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上,市长秦凤玉分享了我市创新体制机制,落实“两个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经验做法。
“目前,我们正在全市积极推广‘一户一牌一码’,群众可以扫码监督‘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也可以直接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在线进行食品质量满意度评价。”王顺军表示,将加快推动社会共治,广泛发动群众监督力量,倒逼“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