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产业升级 发展增添“软实力”

我市今年已上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100个,目前已认定省级大数据企业14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大数据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9家,预计2023年完成产值约3.26亿元,“免申即享”平台发放资金5.41亿元、惠及企业9869家,通过省“双招双引”平台上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100个、金额302.5亿元……记者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获悉,我市不断强化数字赋能产业升级,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及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论述,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解决创业后顾之忧。印发《亳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以政策保障引领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已通过省“双招双引”平台上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100个、金额302.5亿元。

我市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培育发展大数据及软件服务企业,带动企业集聚,助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9家,预计2023年完成产值约3.26亿元,同比增长52%,总纳税335.85万元,同比增长46.02%。积极组织申报省大数据企业,截至目前,我市已认定省级大数据企业14家。

数据赋能,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大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企业办事体验感。目前,我市已累计实现市县两级3177项政务服务事项“一键申报”,占市县有权限改造事项的60.1%。优化完善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功能,累计上线市县两级“免申即享”政策1347项,发放资金5.41亿元、惠及企业9869家。持续开展企业开办一件事等“一件事一次办”创新应用,通过企业联办服务平台开办市场主体8.8万户,节约企业成本约4717.53万元。

我市已聚拢75家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加入数字经济产业协会,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参与企业上百家。建设普惠金融场景,实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经营主体和市民、农户信用贷款全覆盖。成立亳州市文化和数字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规模10亿元,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质企业发展、人才招引培育。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