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不见面” 公共交易更阳光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市打造席位制分散评标“智慧管控”模式

评审“不见面” 公共交易更阳光

亳州新闻网讯 “亳州市实行席位制分散评标‘智慧管控’后,专家评标更加独立、客观、公正,为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交易平台。”来自合肥的一家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叶临风说。

评标环节专家圈子化、泄密风险高、有效见证难……一直以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一直存在这些“顽疾”,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给项目投标人带来不少困扰。

今年上半年,市公管局创新打造席位制分散评标“智慧管控”模式,实现了评标区域专家管理“无人值守”和异常行为“全时监测”, 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促进了评标专家依法履职、公正评审。

“你看,智能门禁系统是‘智慧管控’的第一道屏障,这个系统直连省评标专家库,关联评标进度,无需人工核对,人脸比对识别专家身份,极大地降低了专家抽取结果泄密的风险。”在亳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科负责人张锡鹏指着眼前的智能门禁介绍。

通过门禁系统后,系统会随机分配评标席位,阻断了外界人员、代理人员、评标专家之间接触,通过“无人值守”实现了“不见面”评审。系统智能还全时监测专家在岗状态,预警离开席位、擅入其他房间等情形,并及时推送信息提醒工作人员处置,有力保障了评标区域“无人值守”监管模式的顺利实施。今年以来,预警管理项目280余个,系统警告470余次,有效提高了见证监督效率。

据统计,今年以来,采用这种智能模式我市已完成交易项目400余个,有力保障了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切实优化了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