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苔干在这里叫“响”四方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苔干又名贡菜、响菜、山蜇,主产于涡阳县义门镇。义门苔干晶莹透亮,吃起来味甘脆爽,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23年10月份,张福顺被认定为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他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义门苔干名气更“响亮”?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苔干加工行业以来,他生产的产品从最早的苔干罐头发展到现在四大系列十余种,产品越来越丰富,加工技术越来越先进,成为义门苔干的龙头企业。

张福顺在介绍公司苔干产品。

从“外乡人”到“领路人”

近日,记者走进涡阳县义门镇工业园区的安徽福顺食品有限公司,只见车间内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每天订单量达到四五十吨,而我们的生产能力只有20多吨,缺口至少一半,即使加班加点仍然供不应求。”该公司负责人张福顺说。

走进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流水线高速运转,一袋袋捞汁苔干如下饺子一样,从一台高温杀菌机里快速滑去。“刚开始创业时,我都是用高压锅对产品进行消毒,一天最多只能消毒四箱子大概100瓶苔干产品。”张福顺感慨地说,眼前这台高温杀菌机,一分钟就能消毒60袋产品,效率太高了。

张福顺打开话匣子,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张福顺今年58岁,老家在涡阳县青疃镇,16岁来到义门镇闯荡,卖过扫帚,做过罐头,白手起家,生意逐渐壮大。作为苔干发源地,义门镇遍地都是苔干,张福顺耳濡目染,最后也开始加工苔干罐头。

最初,苔干罐头只是张福顺的“小众产品”,他的“拳头产品”是干苔干。在很多人看来,鲜苔干变干苔干没什么技术含量,当地家家户户都掌握了这门手艺。“晒干都能晒干,但晒的质量咋样,就不一样了。”张福顺说道。

削皮、切割、晾晒……每个步骤都有技巧。张福顺以削皮为例说,削厚了,浪费苔干;削薄了留筋,吃起来就不脆了,“我削了40年苔干,勉强称得上是个‘土专家’,还收了十几个徒弟,除了公司员工,还有一些苔干种植大户。”

2010年,张福顺在义门镇工业园区成立了安徽福顺食品有限公司,占地12100平方米,员工达108人,解决下岗职工就业43人,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成为当地苔干生产加工的领军企业。

张福顺介绍公司研发的削皮机。

张福顺在研发苔干新产品。

“拳头产品”多点开花

目前,干苔干仍然是安徽福顺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版图中重要的一块拼图,但这种产品的缺陷也非常明显,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干苔干必须在零下18摄氏度的环境下储存,否则容易影响口感,不方便运输和携带。”张福顺说。

为此,张福顺把苔干加工成了保鲜产品,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储存,不用像干苔干那样,食用前必须先浸泡。张福顺说,过去,干苔干要先浸泡半个小时才能使用,而且浸泡后的颜色也不够鲜亮,而保鲜苔干产品打开后可凉拌可烹饪,并且保留了鲜苔干的颜色。

保鲜产品虽然保住了鲜,但还没有达到“开袋即食”的程度,对消费者来说还不够方便。为此,他又开发了红油系列产品。红油系列产品是在罐头苔干基础上研发的,消费者只要打开瓶盖,就能享受到苔干的美味,非常方便。

尽管红油系列具有众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产品缺陷,“大油大盐问题突出。”张福顺说,为此他们又研发了捞汁系列产品,有原味、剁椒味、泡椒味、藤椒味等口味,迎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自去年推出以来,销售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

为了研发新产品,张福顺都“泡”在实验室里。实验室面积不大,里面摆满了瓶瓶罐罐,共有400多种调味料。“可以说,每个上市产品的背后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种的失败品。所有产品上市前,我们都会邀请公司员工、客户来品尝,大家满意了再对外销售。”张福顺说。

把“金字招牌”叫得更响

义门是苔干的发源地,但近年来当地种植苔干的积极性和面积都有所下降。张福顺说,这是因为苔干从种到收基本上都靠人工来完成,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了,导致苔干无人栽种,再加上前几年苔干的市场价格偏低,进一步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今年苔干价格猛涨,鲜苔干达到了每市斤30多元,干苔干每市斤更是高达60多元,苔农种植积极性再次高涨。不过,在张福顺看来,苔干产业要想长久健康发展,必须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农民种植积极性。

在安徽福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该公司合作研发的削皮机和打根机。张福顺指着眼前的削皮机说,该机器一个小时能削皮3000根苔干,效率是人工的30倍,大大解放了劳动力。

目前,该公司正在与山东一家企业合作,研发下一代削皮机,具有削皮和立条两种功能,而且自动化程度更高。“我们还与河南一家企业研发了苔干烘干设备,目前已研发成功,下一步将安装调试。该设备解决了苔干晾晒问题,将大大提高苔干品质和竞争力。”张福顺表示。

在张福顺以及当地政府的积极呼吁下,去年涡阳县政府出台了苔干种植奖补措施,对种植面积在5亩以上的,按照每亩300元进行奖补;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按照每亩400元进行奖补,以此吸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地大户规模化连片种植苔干。

“获评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一定要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让我们的特产走向五湖四海,把义门苔干金字招牌,叫得更加响亮。”张福顺表示。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