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听民声 不负重托献良策——部分市人大代表风采录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人大代表陈红雨:建言献策,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当选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以来,陈红雨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代表活动,履行代表职责。

“通过企业家座谈会、基层走访等不同形式,听取和收集基层企业家的心声,将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反映给市人大相关委员会,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地。”陈红雨表示。

作为一名来自汽车行业的人大代表,陈红雨了解到我市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他积极到芜湖、合肥、南京等地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调研,与当地汽车后市场产业负责人交流沟通。回来之后,他提交了一份议案,旨在推动我市培育培养更多汽车产业技术工人,并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他还多次参与商务等部门组织的我市新能源汽车消费激励政策制定、推动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工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地发展、为企业家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提出解决方案。

作为一名企业家,陈红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开展爱心送考等活动。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陈红雨向谯城区、蒙城县捐款100万元。

市人大代表巩彬:不断努力,带动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巩彬是利辛县鑫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他一心想着多为乡亲们做点儿实事。

近年来,鑫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采取“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增加脱贫户收入。

“我们带动脱贫户种植蔬菜、水果、粮食,向他们提供技术、物资帮助,带动了镇南、硕李、永昌、肖寨等村庄100多户脱贫户增收。” 巩彬说,合作社还采取“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吸引群众加入合作社,通过分红让群众得实惠。他先后带动当地村民吴志辉、吴广有、张磊等30多人成为种植大户,并帮助4名大学生种植香椿、草莓、西瓜,实现创业梦。

带动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一直是巩彬心中的梦想。为此,他不断努力,推动合作社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推广药材、粮食、蔬果等作物优质高产绿色生产技术,让合作社越来越红火,每年解决近千名家乡人的就业问题。“助人是快乐之本,多一点爱心,多一次帮忙,就多一份快乐。”巩彬表示。

市人大代表黄西亮:一心为民,发展现代农业助农增收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踏踏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实事。”黄西亮表示。

黄西亮是利辛县汝集镇中华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他的目光一直聚焦在农业发展上,积极协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产业园,并利用社会资源招商11家农业企业入驻产业园,种植食用菌、果蔬等。

黄西亮还组织成立农业合作社,带动汝集全镇发展现代农业,流转土地3638.7 亩,每亩年租金1000元以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每年给中华村创造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带动村民务工3万余人次。他还经常邀请安徽农业大学农业专家给当地村民、农业企业授课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运用自己的种植经验对村民进行手把手、点对点教学,帮助村民通过掌握特色种植技术提高收入。

近年来,黄西亮经多方协调争取,实施了中华村2600亩小型农田水利治理项目,新打机井、修建桥涵、疏浚中小水沟,方便了村民耕种,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董小咪:砥砺奋进,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董小咪是谯城区龙扬镇周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市人大代表,她认为只有主动融入群众,认真倾听民声,才能提出高质量的建议,才能更好地履职。

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董小咪围绕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文化驱动不足等现象深入调研,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她探索“文化振人心、产业助发展”的振兴模式,带领村“两委”围绕“党”“地”“人”三字发展,确立了“稳增长、保耕地、防返贫、促振兴”的工作方向,并依托党支部和“党员经营户”,推进“党支部+产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该村小麦、辣椒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兴旺了,群众的生活也有了奔头。

“农村工作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只有俯下身子、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将辛勤的汗水浸润在芳香的泥土中,才能做好‘三农’工作。”董小咪说,她将真抓实干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用砥砺奋进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市人大代表王洪彪:医者仁心,促进县域中医药水平提升

医疗卫生事业事关民生福祉,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域。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中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王洪彪结合本职工作,一心一意谋划医疗事业发展。

王洪彪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助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我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县域内中医药传承以及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改进举措和政策支持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经典名方制剂研发、中医药文化“五进”、中医药人才培养等,促进县域内中医药水平提升。”王洪彪表示。

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王洪彪高度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以医防融合为着力点,倡导开展健康养生知识传播、医养结合治疗、中西医康复等,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同时,他还密切关注教育事业,先后提出了加强学前教育、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议案,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人大代表孟丽君:不忘初心,当好人民群众代言人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一直遵循着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和职务,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原则,忠实履行代表职责。”孟丽君说,她把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与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参加代表调研,关心关注社情民意,在每次人代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孟丽君提出的关于制定亳州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议案、关于制定亳州市养老服务条例的议案、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议案、关于大力推进我市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建议等议案建议,均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议案或重点建议。近期,孟丽君又准备了加快推进数字农村,助力亳州乡村振兴;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打造工业经济新优势的建议,将在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

“知不足而奋进是我的追求,行不止塑品德是我的目标。”孟丽君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干事创业的职责和担当,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柴秋晨:心系发展,助推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

“党和政府关心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也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市人大代表柴秋晨表示,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以来,他认真履职,积极开展助农、助残、助学等公益活动,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助推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

柴秋晨是市欧美同学会(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中科科博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深入调研中药材产业链条中的难点痛点问题,聚力产业融合,建设了高水平中药材检测中心,为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检测平台。他提出了关于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稳固世界药都地位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有效反馈和落实。

“今年,我将继续围绕中药材产业,通过促进构建智慧农业体系、融合产业链集群、强化中药材前端监测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检测技术优化等方式,为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加快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贡献民营经济力量。”柴秋晨表示。

市人大代表张骏龙: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张骏龙现为涡阳县童年葡萄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该农场流转土地70亩,建有新型阳光棚50亩,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果蔬种植约1000亩,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

“我们农场有22个葡萄品种,品质优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现亩均产值12000元以上,亩均效益约6000元,带动40余名周边村民就业,安排16名脱贫户在此务工,让脱贫户年收入增加4000余元。”张骏龙介绍。

在即将召开的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张骏龙打算提出关于加大力度发展休闲农业、展示农业旅游产品、扩大农业旅游影响力的建议,以此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我将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继续发挥种植带头作用,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同时,我将加强学习,认真收集整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好群众的代言人,用实际行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