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亳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月15日上午,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主席汤涌代表政协第五届亳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政协委员聆听报告。 张延林 摄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市政协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中共亳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亳州“六一战略”实施贡献了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加强党的领导各项制度机制,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深化政协党的建设,在“一入四建”“两个全覆盖”基础上,优化党建与履职相互融合促进机制,落实党内外委员联系制度,坚持“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压紧压实党建、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推动政协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持续推进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全年召开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主席集体学习(扩大)会、常委会专题学习会31次,组织委员参加政协各类培训学习180多人次。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和省市委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市政协及机关共开展调查研究76次,形成调研报告19篇,发现问题38个,完成正反面案例剖析4个。

二、聚焦中心抓协商,致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聚焦“六一战略”协商建言。紧扣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打造白酒产业集群、推进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优化营商环境等6个议题,通过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专题资政会、书记市长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协商会等形式,开展年度重点协商,累计提交调研报告、调查分析报告257篇,有38篇作了大会口头发言。

围绕社会热点民主监督。组织五个民主党派开展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民主监督,针对47个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现场核验和“回头看”。组织两个民主监督组,对41项70多个具体点位的突出环保问题现场核验,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城市管理、文明创建、“暖民心行动”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专项视察和对口监督。

关注发展难点参政议政。全年围绕提升园区能级、打造知名文旅品牌、发展花草茶及大健康产业、推进畜禽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等32个议题,开展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向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报送意见建议170多条,促进了一些难点问题解决。

三、为民履职谋福祉,助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走进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大力推进委员进社区工作,全年通过社区委员联络室、界别委员工作室、委员个人工作室开展履职活动89场次,委员参加938人次;通过汇集民意民智提交提案11件,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40多条。

紧扣民生问题建言献策。围绕关爱留守儿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加强中医药诊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等进行调研视察、协商建言。围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网格化管理、推进移风易俗与树立文明乡风等问题开展深度调研,助力乡村振兴。结合主题教育大调研活动,深入调研走访,发现问题、助力解决。

用心用情投身结对帮扶。坚持开展“帮扶济困月”“捐资助学月”和送医、送戏、送技术、送信息、送法律等活动,组织委员向社会弱势群体伸援手、献爱心、办实事。强化乡村振兴联系点申楼村对口帮扶工作,2023年该村集体收入突破120万元,进入产业发展先进村行列。

四、凝聚共识筑同心,增强共同团结奋斗合力

面向委员唱响凝聚共识主旋律。组织开展委员网上读书活动,全年组织线上读书13批次,委员交流发言4.5万余条,召开线下读书座谈会4次。紧扣年度协商议题举办情况通报会及“委员讲堂·专家讲座”8场次。完善落实市政协班子成员走访看望委员和谈心谈话制度。

面向社会发出传播共识好声音。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经常性联系,全年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大会口头发言32人次,列入市党政领导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16件,分别占总数的89%、80%。通过开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专题调研、“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主监督、设立民族宗教界别委员工作室、看望慰问民族村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等工作,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发挥委员桥梁纽带作用,向界别群众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编辑出版《亳州古旧地图集》,编印《亳州文史(2023卷)》等文史书籍。

广泛联谊汇聚兴亳富民正能量。组团赴上海市奉贤区政协考察学习,围绕协同履职助推长三角一体化。组织住亳省政协委员赴甘肃省定西市考察中药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省市县政协联动履职,加强与市外兄弟政协沟通交流。依托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亳州之友”联谊会先后在上海、南京举办经贸文化、“双招双引”座谈会。支持市政协书画院开展笔会联谊活动。

五、强基固本增活力,推进政协事业创新发展

注重激发委员履职活力。举办市政协委员培训班,选派委员参加全国政协、省政协培训班。持续推行政协常委年度述职和“委员作业”日常考核机制,开展年度优秀履职成果评选活动。树立质量效果导向,对年度重点协商活动质效开展现场评价。加大委员履职成果办理工作跟踪监督力度。

着力打造模范政协机关。落实“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要求,一体推进学习型政治机关、服务型效能机关、创新型活力机关、智慧型信息机关建设。继续推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和周调度、月总结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双招双引”工作,落地招商项目3个,总投资5.9亿元,圆满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

探索创新履职制度机制。制定实施《关于落实省市县政协联动部署要求的若干举措》。认真总结委员进社区、履职成果转化、党政领导督办重点提案等方面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委员工作室建设的意见(试行)》《市政协履职成果转化落实跟踪监督办法(试行)》《市党政负责同志领衔督办政协重点提案活动组织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

2024年工作任务

2024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一、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市政协一系列理论学习制度,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认同”,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根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推深做实政协党的建设。以“一入四建”为基础,推进“两个全覆盖”提档升级。

二、加强务实协商,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六一战略”,制定实施“1+6+N”年度协商计划。聚焦“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之城,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提升工业化水平”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和专题资政会;聚焦“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提档升级,巩固中药材集散中心地位”议题开展专题协商;聚焦“科学实施肉牛振兴计划,高质量推进畜牧业发展”等议题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协商。聚焦“做强古井集团行业龙头,推进华夏酒城建设”“暖民心行动”等议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监督。支持市各民主党派就市委部署的重大监督事项开展常态化民主监督。发挥政协专委会、界别优势,开展调研或视察。加强委员履职成果跟踪监督。联同县(区)政协持续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重视发挥政协理论研究会、“政协智库”作用。

三、加强凝聚共识,进一步汇聚智慧力量。以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年度协商议题为纽带,教育引导广大委员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体委员的共同意志与自觉行动。以走访调研和团结联谊活动为切入点,加强与民族宗教界、港澳台侨界人士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方面的联系。以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为抓手,加强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以“亳州之友”联谊会、市政协书画院为平台,积极开展对外联谊交流活动。

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推动政协工作守正创新。加强委员队伍建设,举办委员培训班,继续选派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培训,接续开展委员读书活动。不断完善政协常委年度述职、委员履职评价及激励表扬、履职保障等制度机制。加强专委会和界别建设,打造各专委会独具特色的履职品牌。调整优化有关界别设置。加强政协机关建设,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机关干部队伍,争创一流模范机关。  (记者 武景 整理)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