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海上呼三岛,斋中戏五禽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右件官,太仓禀术,何宴传能,既通九岁之宜,兼善五禽之戏。湘南越北,蛮落华人,虽其土厚水深,岂忘二臣三佐?勉将剖浣,用息恫瘝。勿矜麦麹之瘦辞,审辩藋荼之辍寐。事须补充医博士。

——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署防御等官牒·段球》

柳宗元之后,晚唐诗人李商隐亦在自己的诗文之中提及了五禽戏。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不同的是,李商隐笔下的五禽戏不仅是一种养生长寿的导引之术,还隐藏着其对养生长寿和人才评价的独到见解。

官牒是中国古代记载官吏姓名、爵禄的簿籍或者授官的文书,《为荥阳公桂州署防御等官牒·段球》就是李商隐为官员段球所写的授官文书。李商隐称段球“既通九岁之宜,兼善五禽之戏。”意思是说,段球既了解长寿的道理,还擅长练习五禽戏,朝廷将段球补充为医博士。隋唐时期,朝廷设置“医博士”一职,负责教授医学知识。据《新唐书·百官志三》记载:“医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从九品上。掌教授诸生以《本草》《甲乙》《脉经》。”由此可见,在李商隐生活的时代,五禽戏是一种重要的养生功法,还可以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

灵岳几千仞,老松逾百寻。

攀崖仍蹑壁,啖叶复眠阴。

海上呼三岛,斋中戏五禽。

唯应逢阮籍,长啸作鸾音。

——李商隐《寄华岳孙逸人》

《寄华岳孙逸人》是李商隐写给隐逸在华山的孙姓朋友的一首诗,甫一开篇李商隐便对华山的环境进行了一番描写,山高几千仞,树高几百寻,皆极言其高,而孙逸人,正是一个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攀岩蹑壁、啖叶眠阴的奇人。李商隐试着解释孙逸人能在险峻的华山间如履平地的原因。首先是采食松叶,据《列仙传·毛女》记载,在华山中打猎为生的人,世世代代都见过一个身上长着长毛的女子,女子说自己是秦朝的宫女,名字叫玉姜。秦朝灭亡以后,就流亡到山里避难,遇见道士谷春,教她吃松叶,于是就不知道饥饿和寒冷,身体轻便,行走如飞。李商隐似乎觉得,紧接着又说“海上呼三岛,斋中戏五禽。”所谓“三岛”后世一般以《云笈七签》所说蓬莱、方丈、瀛洲等三座海上的仙山为是,这三座仙山上长满了仙草,人食之可长生不老,孙逸人有如此好的身手,一是前往海上寻找仙山,二是在家练习五禽戏,这里将五禽戏和“三岛”相提并论,既是在探寻孙逸人面对陡峭的华山和高大的松树依然身手矫健的原因,又指出五禽戏作为一项养生长寿的技能,并不为常人所能掌握,是古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

在这首诗的最后,李商隐说,“唯应逢阮籍,长啸作鸾音。”谁逢阮籍?为何长啸?言及此处,不得不提起孙登来,当时阮籍在苏门山见到隐士高人孙登,阮籍投其所好,想与之探讨修仙和导引之术,但任凭阮籍说什么,孙登都一言不发。阮籍大为不快,呼喊着离开了,等他走到半山腰,听到远方传来如鸾凤一般的声音,响彻山谷,令人身心通透,阮籍仔细一听,原来这就是孙登的长啸,那是一种游逸于山林之间的身心逍遥的声音,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达到身心和谐、长生不老的境界,正是阮籍所追求的。

总的来说,李商隐关于五禽戏的叙写不仅揭示了养生长寿的奥秘,更呈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才能和精神境界。在他笔下,五禽戏成为一种追求内在和谐、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思考,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