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声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清晨五点多,我还在睡梦中,老宅西南角的竹林里传来声声鸟鸣,它们已迫不及待地高歌了。

先是一种鸟叫,声调会拐弯,好像在说:“睡——觉里,睡——觉里……”后面那俩音节是上扬的,婉转动听,它的独唱持续了十来分钟;接着又有一种短促欢快地鸣叫:“这里好呀都没有这里好,这里好呀都没有这里好……”我暂且这样翻译吧,其实听不清它在叽里咕噜地说什么;还有一种鸟半天才发出一声“啾啾”来,算是对上面鸟的回应了;也有的似乎不会叫,只单调却很嘹亮地“噪——噪——噪——”好像在给刚才那几只会唱歌的鸟儿伴奏。

在老宅最美好的感受,就是能天天听到鸟鸣声。我每个早晨都在它们的欢声笑语里慢慢起床,然后准备早餐。孩子也在它们的鸣声里叽里呱啦地背英语。那些鸟儿说的何尝不是属于它们的语言?

吃过早饭,太阳渐渐升高了,竹林里清静了一会。鸟儿们有的出去觅食去了,有的可能在守家看院,它们在各忙各的呢。偶有相伴的鸟四处侦查,从枣树梢飞过,落在不远处的菜地里,那里有倒掉的残羹剩饭,足够一群鸟儿大饱口福。看,一只鸟飞回了竹林,接着有更多的鸟儿飞出来,它们群聚在那里,开心地啄食,一边议论着饭食的好坏。这时,我们不敢往那儿去,怕惊扰它们。这些鸟中,麻雀居多,也有一些我叫不上名的鸟,黑色的,褐色的,还有的身体极其小巧。这些比较少见的鸟,不像麻雀那么大胆,它们总是犹犹豫豫慢慢靠前,啄上一点就飞走了。

在这些鸟儿中,小麻雀是最不怕人的,它们常常飞到我们院里来,人就在门口坐着,它们也不怕。

它们大大方方而又悠闲自得地在院子里蹦来蹦去。有时我冲它们撒些花生碎,它们呼啦一下子飞走了,但立马意识到我不是赶它们,便有几只试探着飞回来,重新落在院子里,开始啄食花生碎,接着又有几只飞来。我只要没有大动作(比如站起来),它们是不会飞走的。在它们没有飞走之前,我是不敢有大动作的。

鸟儿永远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和它们应该互敬互爱。这让我想起年三十上坟的事情。婆婆让我和爱人带上点吃的,就是几块元油肉和馍或者麻叶。到坟地里,烧完了纸,要把这些贡品放在坟边,敬祖先,然后转身离去。祖先哪里会吃?他们都让给了这些鸟鹊,其实这也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美德,是人们的善举。

大自然的馈赠原本也属于它们啊。

又有几只麻雀飞来了,我拉回了思绪,索性再撒上一把花生碎。只是那些发出好听声音的鸟儿还不曾拜访我的小院,但我仍要感谢它们清晨的啼鸣,仿佛在叫我早起。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勤勉的人儿有活干。

我的生活,因有声声鸟鸣,也更有了诗意。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