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烈士画像”公益团队的美术生,来到利辛县纪王场乡,将该团队创作的两幅烈士画像送到烈属手中,让烈士与家人跨时空“相聚”。
4月2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0后”美术生郑明月,和利辛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一起,先后来到利辛县纪王场乡永丰社区祝楼庄祝文卿烈士的弟弟祝传卫家,以及李园庄李成明烈士的儿子李修世家中,分别将两幅烈士画像交到他们手中。
祝文卿烈士的弟弟祝传卫(中)和哥哥的画像合影。
“像,真的太像了,和我小时候记忆中大哥参军时的相貌一样,我代表全家人感谢你们……”祝文卿烈士的弟弟祝传卫用颤抖的手从志愿者手中接过了哥哥的画像,激动地说。据介绍,祝文卿烈士生于1922年,于1949年12月7日在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旱台乡旱台村磨儿沟与叛匪作战中牺牲。
李成明烈士牺牲时儿子尚未出生,一直以来,李修世的最大愿望就是想见见父亲的模样。当81岁高龄的他看到画像后,再也控制不住眼中的泪水,抱着画像,轻轻地贴放在胸前,一遍遍地说,“爸,我终于看清了您的模样!回家就好,回家就好……”李成明生于1917年,1941年入伍,1944年9月在夏邑八里庄战斗中光荣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
李成明烈士的儿子李修世(左一)正在端详父亲的模样。
由于时代久远等各种因素,很多烈士没有留下照片,为了慰藉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在利辛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工作人员张乾三联系“为烈士画像”公益活动志愿者叶庆华女士,由安徽师范大学“为烈士画像”志愿者团队根据烈士亲属面貌和描述等,经过多次沟通和修改,最终还原了祝文卿、李成明两位烈士生前样貌,并将画像送到烈士家属手中。
“能为自己家乡的烈士家属做点事,我感到很荣幸和光荣。”听说是要为家乡的烈士画像,该校利辛籍大学生郑明月主动从老师手中接下为李成明烈士画像任务,她的同学张宝娟则是负责为祝文卿烈士画像。每画一笔她俩都格外慎重,生怕画得不像,让烈属失望。创作过程中,从画轮廓到完善细节,每一步都请烈士亲属提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
据了解,2021年11月,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90后”教师王伟带着学生们加入了“为烈士画像”公益团队,成立“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至今,他们已为约200名烈士画下生前的模样。
利辛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马其朋表示,“为烈士画像不仅寄托着思念与敬意,也是一种红色传承。让更多人了解英雄的过去,为烈士家属圆梦,正是这场跨越时空的团聚的意义所在。”
记者:路振杰 通讯员:吴向前/文图
编辑:蒋海涛 校审:赵菲菲 审核:朱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