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菏泽被誉为中国牡丹之都。牡丹是菏泽的城市名片。千百年来,世世代代菏泽人民种花爱花、崇花敬花。百姓种花“动以顷计”“若菜蔬然”,菏泽牡丹自古便享有盛誉。
在菏泽,牡丹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发展了种苗繁育、精深加工等相关的特色产业。多年来,牡丹已经与菏泽这座城市骨肉相依、灵魂相伴,演绎着不一样的生动与精彩。现代催花、鲜切花、品种选育、无土栽培、太空育种等科学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菏泽牡丹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现在的菏泽,牡丹名园星罗棋布,牡丹元素俯拾即是,牡丹产业蓬勃发展,牡丹文化沁入血脉……
“一朵花”与“一座城”在时代创新大潮中不断书写着新的传奇。
花开富贵。韩健 摄
牡丹盛放吸引“牡丹仙子”流连花丛。 记者 张啸摄
“富民之花”精彩绽放
菏泽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等原则,紧紧围绕打造“特色支柱产业”目标,按照“依托牡丹、延伸牡丹、超越牡丹”发展思路,推动牡丹种植、牡丹加工、牡丹商贸、牡丹文旅深度融合,牡丹产业优势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牡丹之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从明朝时期的土炕“熏花”,到清朝开始十月“下广”,再到如今设施大棚培育,菏泽的催花牡丹历史悠久。“菏泽催花牡丹自古有之,近年来成为花农及周边村民致富的金钥匙。”中国园艺学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庞志勇介绍,花农除了在本地培育催花牡丹,还南下广州、北上北京等异地催花。如今,菏泽催花牡丹从业人员近万人,催花牡丹产量占到全国份额的七成以上。
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籽粕做饲料,枝条和叶子做熏香,牡丹全身都是宝。现在,菏泽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达到120余家,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260余种,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菏泽在牡丹种植、科技研发、产业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下足功夫,有力推动了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富贵之花”已经绽放为“产业之花、富民之花”,十年诞生了我国牡丹产业的十项第一:牡丹籽油成为新资源食品、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入国家化妆品原料目录都是由菏泽推动完成的,全国首个牡丹籽油生产厂家、首个牡丹籽油食品生产许可证、首个万吨级牡丹籽油生产线、首家以牡丹加工为主业的国家林业龙头企业、首个牡丹籽油国家粮油行业标准、首个牡丹深加工循环经济标准体系、首个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的牡丹保健食品均诞生于菏泽。菏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牡丹种植、观赏、加工基地,2023年牡丹产业总产值108亿元。
牡丹之都展新颜。 张国庆 摄
“国民之花”续写传奇
菏泽的牡丹栽种历史非常悠久,早在隋代,曹州就出了齐鲁桓这样的著名花师,曾为隋炀帝培育出高过楼台的牡丹花。曹州就是当今的菏泽。唐朝开国功臣徐懋功是曹州人,他将长安御花园的牡丹带回老家种植,这应该是引进牡丹外来品种比较早的实例。隋唐之后,据说曹州“村村有花园,户户养牡丹”,诸多传说虽然难免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
历代吟咏牡丹的诗赋,更是浓墨重彩。据不完全统计,大唐时期,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名家吟咏牡丹的诗词约有100多首,宋代则超过1000首,明清文士咏牡丹的诗词传世更多,粗略统计达数千首。李白《清平调》里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千古名句,明代李梦阳对牡丹情有独钟,写出的牡丹诗连绵成组,开篇便是“自知国色无伦比,放遍群花每后开……”
遍检曹州诗文,“曹州”作为地名频繁出现。菏泽处于黄河冲积平原,滔滔黄河带来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国色天香的牡丹花。2011年,牡丹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与牡丹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其中包括了人物传说、地名传说、品种传说和风俗传说等,保护单位定在菏泽市牡丹区文化馆。
相对而言,菏泽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的专家更在意牡丹的开发价值,该中心负责人认为,牡丹有实实在在的价值,人们最早对牡丹的认识,正是其药用价值。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市柏树乡发现的东汉早期医简中,已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医学经典《神农本草经》称:“牡丹味苦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史料记载,中国是牡丹的原产国。历史上,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河谷之中,到处都盛开着野牡丹。明清时期,菏泽已大规模种植牡丹,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称。
“明朝以后牡丹的全国种植中心就是菏泽,北京种植的牡丹百分之九十都来自菏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说,“到了清朝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年代,曹州的牡丹已经非常有名,可以拿出自己独有的品种来反哺洛阳,这就是当年曹州牡丹的威风。”
名花遇到名家,便留下许多佳话。今天,菏泽牡丹仍然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北京景山公园、圆明园、奥林匹克公园等地都种植了来自菏泽的牡丹。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2400余盆菏泽牡丹在天安门广场绽放。2019年4月“国色天香—紫禁城里赏牡丹”菏泽牡丹主题展在故宫举行,1.5万盆牡丹、2.6万枝鲜切花及牡丹衍生品、牡丹文创产品与海内外游客见面。
菏泽牡丹以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著称于世。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菏泽牡丹获得111个牡丹奖项中的81个。2012年3月16日,经申报、考察、评审,中国花卉协会正式授予菏泽市“中国牡丹之都”。如今的菏泽,仅观赏牡丹就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每年谷雨前后万花齐放,令人如痴如醉。
“开放之花”绽放世界
花开九州醉,香邀四海宾。
在菏泽,一朵牡丹如何开出众多“新花样”?娇艳怒放的牡丹以最美姿态迎接八方来宾,当海内外游客聚焦菏泽赏花之时,以牡丹元素为核心、经过精深加工而形成的全产业链条,也在惊艳着世人。花可赏、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在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龙池牡丹有限公司,与会嘉宾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牡丹深加工产品。
全国10张工笔牡丹画中,有8张出自巨野。巨野工笔牡丹画不仅在国内占据80%的市场,还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频频亮相。目前,巨野工笔牡丹画作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巨野县是中国文联命名的全国唯一中国农民绘画之乡,目前全县有中国美协会员24人,去年创作绘画作品120余万幅,年综合产值超过20亿元。
白天赏牡丹,晚上游古城。一日之内,领略花韵和古城风情,让心灵得到双重滋养。9日晚,在郓城水浒好汉城景区,与会嘉宾不仅看到北方传统四合院和浙派、徽派的古代建筑荟萃,还身穿汉服,穿越古今,欣赏到“水浒点将马战”“燕青打擂”“好汉闹花魁”等水浒互动剧;感受水浒英歌舞,宋江武校大刀队、狗娃艺术团等武术展演以及中国杂技等非遗节目的精彩魅力。绚丽夺目的非遗打铁花和激情起舞的篝火狂欢,更是引得与会嘉宾啧啧称奇。
在菏泽乡村,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淘宝村、淘宝镇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带动57万群众增收致富。曹县是全国第二大电商村集群,去年表演服、汉服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的80%、40%。龙年伊始,身着马面裙的女士,在各景点、博物馆、潮流地打卡,成为街头一道新的风景线。“新春战袍”马面裙火爆出圈,2024年一季度,曹县汉服销售额达到19.8亿元,其中,马面裙网络销售额为8.87亿元。
以花会友、以花兴城,是千万菏泽人民的共同文化自觉和热切期盼。伴随着牡丹花开,菏泽在延续“节会融合、一体谋划”基础上,首次将世界牡丹大会与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一体举办,将牡丹与文化、经济、社会、生态互动融合,推动这座城市绽放出璀璨光芒、焕发无限活力。
今年菏泽首次在日本岛根县、江苏常熟市设立分会场,并首次提出“四月看牡丹、五月赏芍药”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牡丹节会的内涵和外延。按照大众化、市场化、产业化、人文化、国际化“五化并举”办会思路,统筹谋划、改革创新,努力将2024世界牡丹大会办出特色、办出形象、办出成效。
来菏泽,一起倾听盛世牡丹绽放的声音,感受一朵花与一座城的千古传奇。(菏泽日报记者 张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