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孙庙乡:小豆角种出致富“黄金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片大棚地种了大半年草莓,刚腾出空,我种些豆角增加收入。今年9月再种草莓。每天我们夫妻俩都忙得不亦乐乎,比出去打工强太多。”4月29日,新建村种植户汝大园向笔者说道。

孙庙乡新建村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作物为主,没有其他主导产业,效益不明显。近年来,村两委以乡村振兴为抓手,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富民产业政策,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引导村民因地制宜种植豆角、草莓、西瓜等经济作物。

在与种植户汝大园交谈时,他做了效益比对。豆角收购价格2.6一2.8元/斤,亩产6000斤;而种植玉米、小麦亩产约3000元左右;豆角亩产6000斤左右,按目前市场行情2元每斤计算,去掉土地流转、良种、肥料、农用物资、人工费用等,一亩地纯收入可达6000块钱,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并且豆角生长周期短,3个月就可采摘出售。

据了解,今年孙庙乡共种植豆角200亩左右。豆角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市场价格稳、经济收益快,属于“短稳快”的农作物,深受广大农户的认可和喜爱。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近年来,孙庙乡立足实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孙庙乡党委委员胡壮说道。

“我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理念,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带着村民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增收之路。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带动更多的群众种植蔬菜增收致富。我乡将持续加大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着力把有机蔬菜打造成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孙庙乡党委书记孙同奎说道。

供稿:罗来飞

编辑:赵菲菲  校审:常艳敏  审核:朱虹娟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