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樱桃红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今年的樱桃又红了。街边的地摊上,贩卖樱桃的吆喝声,不时在耳边响起。

上周五下午临近下班时,同学微信群蹦出一条消息:自家樱桃熟了,欢迎同学们光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条消息他连发三次。不大会儿工夫,群里便热闹起来,并相约,周日上午,前去乡下采摘樱桃。

虽说是农村,但已见不到当年农村的踪影。一排排二层小楼取代了先前低矮的瓦房,当年坑坑洼洼的泥水路,摇身变为宽阔笔直的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展现在我们面前。小游园里的鲜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最诱人的还是房前屋后及田间地头的樱桃树。时值樱桃成熟的季节,树枝上的樱桃,颗颗如玛瑙般晶莹剔透,看着让人垂涎欲滴,不由得想顺手摘上几颗品尝。

通过一个多小时的辛勤采摘,每位同学都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战利品”,带给家人的一篮新鲜樱桃。

傍晚时分,带着微醉回到家中,像是炫耀,又像是邀功,慌忙把樱桃洗好,等待家人品尝。刚把樱桃放到桌上,就迎来下班的儿子,儿子在市里一家医院上班,工作忙且累。眼瞅着儿子悠闲地吃着樱桃,观看CCTV-5精彩篮球赛,眼前的一幕,不由得使我想起自己儿时吃樱桃的一些往事。

那时,我还在乡下老家,读小学,正是男孩子顽皮的年龄。我的家乡在皖北,樱桃是春天最先成熟的果实,不仅花开得好看,果实还好吃。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吃上几颗樱桃,无疑是最大的奢望。那时,我们村一王姓人家的院子外生长有两颗樱桃树,树龄很长,树枝向四周伸展,如同两把大伞,分布在大门两侧。每年樱桃成熟的季节,那可是顽童最爱去的地方,它如同今天的肯德基、麦当劳,是孩子们的最爱。

每年樱桃将有些泛红的时候,王家人便严防死守,生怕樱桃丢失。说起这两棵樱桃树,那可是他们一家人的希望,日常用品、求医问药,全指望卖了它,才能实现的梦想。那个年代,能吃饱穿暖便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何况能吃上水果呢?还是稀有的樱桃。几个男孩子说起樱桃来,直流口水,于是统一了思想,怎么也要弄几颗尝尝鲜。最好的办法是用钱买,可在吃工分的年代,一分钱都是稀罕的,怎么可能有闲钱买樱桃呢,没钱买,就吃不上。但想吃樱桃的欲望却在不断地膨胀,最后在几个胆大的带领下,决定去智取一些,打一下牙祭,来犒赏一下肚子里的这些馋虫。

王爷爷小时候念过几年私塾,是村里的文化人,喜欢看书,这便是我们的突破口。东升,我们顽童中的孩子王,脑瓜灵活,素有“军师”之称。东升家有好多书,他的爸爸是个民办教师,很有学问。那天,给王爷爷送书时,正直刮风,他便捡些脱落的樱桃送给了我们。我们也不嫌弃,樱桃吃完了,更揪起馋意来。瞅着王爷爷如痴如醉般看书的神情,我们便绕到他的身后,上树去摘樱桃。可能幸福来得太突然,只顾忘情的摘樱桃,被给王爷爷送饭的家人发现了,于是便急忙从树上跳下来,慌忙逃窜。由于下树时的慌张,踩断了樱桃树枝,还晃掉了一些成熟的樱桃,背后隐约听见王爷爷说了句:太可惜了,明年要少结多少樱桃……

时光荏苒,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两棵樱桃树还有王爷爷也早已寿终正寝,成为我记忆长河中的一个浪花。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樱桃现也成为普通水果中的一员,早已走进千家万户。但每当看到小商贩走街串巷,听到那沿街叫卖新鲜樱桃的吆喝声,还不由想起儿时馋樱桃的情形,王爷爷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