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经济 “钻”出致富新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村民在察看蚯蚓生长情况。

亳州新闻网讯  日前,走进利辛县望疃镇汪桥村林下蚯蚓养殖基地,眼前是一排排隆起的黑褐色牛粪和泥土,扒开土堆,只见一团团红蚯蚓在地里蠕动,这就是汪桥村赚钱的“法宝”——蚯蚓养殖。

“我们汪桥村林地资源比较丰富,蚯蚓养殖项目的引进充分利用了林下闲置土地,不仅解决了肉牛养殖户的牛粪存放问题,还提高了林农的收入。”汪桥村村书记刘素平说。

地上种树,树下养殖,树木为蚯蚓遮阴,蚯蚓为树木提供肥料,这种良性循环使土地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特别是蚯蚓养殖还为乡村生活垃圾、农田垃圾的处理提供了一个“消化吸收”渠道,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的产业链条。

小小蚯蚓,做足了林间经济的大文章,“钻”出了一条林下致富路。通过蚯蚓养殖,消解猪粪、牛粪,蚯蚓排出的有机肥再作为肥料使用,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真正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蚯蚓养殖这个项目挺好的,技术简单,干活不累,企业上门回收,不愁销路。”养殖户谢子朋信心满满地说。目前,汪桥村蚯蚓养殖面积30多亩,在经历40天养殖周期后,产量可达15000斤左右,预计总收益将达82500元。一年大概可回收蚯蚓5-8批,能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

蚯蚓养殖产业,不仅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汪桥村村民李凤之说:“蚯蚓养殖基地建成后,我就报名来这边工作了,现在每天主要负责喂养蚯蚓,月收入很可观,能在家门口工作,我感到非常高兴。”

近年来,望疃镇着力于发展特色产业,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瞄准种植养殖市场发展前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支持村民发展蚯蚓养殖产业,改变以往传统种植养殖模式,延伸农业生产链条,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群众增收打开了一条新路子。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