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孙庙乡:农田水利补短板 为有源头活水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等施工完毕后,以后庄稼用水就方便多了,政府真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5月10日,孙庙乡和谐村村民周其良激动地向笔者说道。

近日,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孙庙乡和谐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之中。水利,是乡村振兴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做好水清岸绿的河道建设重要举措之一。

水利设施短板一直是农业发展的困局之一。面对水利短板,孙庙乡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河道治理工程、河长制等多方面进行现代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我家农田旁边的河道,前期已经治理过了。现在农田用水非常方便,不用太多劳累就能够完成庄稼的灌溉。”孙庙乡群众罗伟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孙庙乡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渠道硬化34条,总长度20.055KM,可帮助群众实现粮食亩均增产200斤左右,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前的农田灌溉都需要通过机械从很远的地方取水,现在国家直接在我们的田间地头打了机井,还安装了灌溉水管,都为我们省了很多麻烦事,国家真的是处处为我们着想。”孙庙乡群众李晓明激动地说道。

孙庙乡为应对农田水利短板,积极向政府争取资金共计4020万元,修改机井113个,开沟清淤27个,总长度1.3155KM等等,提升了土地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孙庙乡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河道治理、河长制等重点项目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并不断加大对农业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为农田水利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新时代以水为墨绘制的“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水利新画卷正在孙庙乡徐徐展开,欣欣向荣,繁花似锦。

供稿:周晓琪 李雯飞

编辑:赵菲菲  校审:常艳敏  审核:丁静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