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孙庙乡:小小桑蚕铺就致富“新丝路”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养了5年的蚕,种了40亩桑树,一年比一年养得好,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每年利润近40万元。”利辛县孙庙乡益农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小芹高兴地说道。

5月10日,走进安徽省利辛县孙庙乡高堂村益农家庭农场,绿油油的桑树给人带来丝丝清凉,新绿的桑叶随风轻舞,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蚕农们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与桑园的翠绿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

据了解,由于孙庙乡气候很适合养蚕,与种植传统农作物相比,养蚕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高。2018年,周小芹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决定发展特色产业,在高堂村承包了40余亩土地开始种植桑树;同时,建造了共4个养殖蚕房,占地4500平方米,开始了她的种桑养蚕之路。一番辛苦过后,一筐筐晶莹饱满的“银豆豆”销往外地,不但自己富了起来,周边群众也一起增收致富。

要想蚕茧产量好,日常管理少不了。春蚕养殖接近尾声,扎实做好蚕宝做好蚕室、蚕具消毒是保障蚕茧成功养殖关键,在周小芹养蚕大棚内,消毒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严格按照要求科学用药,正确使用消毒工具。

“你们在给蚕宝宝消毒时要注意,在消毒前,先彻底清洗蚕室,清除废料、粪便和死绒等,同时准备消毒液,将制作好的消毒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蚕室内墙壁和地面上,每个角落都要喷洒到,最后再用生石灰对蚕宝宝进行全身清理。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蚕室中的病毒和细菌,保障蚕的健康和蚕丝的品质,确保蚕茧丰产丰收。”科技特派员周鹏向正在给消毒的工人们嘱咐道。

据了解,孙庙乡高堂村正在积极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养蚕水平,扩大养殖面积,带动更多养殖示范户,让更多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桑蚕产业应在‘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上做文章,提高土地利用率、桑园综合效益,带领更多的村民加入蚕桑产业中来,让桑蚕产业成为我乡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产业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接下来,我乡将继续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养蚕实用技术,全力保障春蚕生产,助力乡村振兴。”孙庙乡主要负责人说道。

供稿: 罗来飞 李影

编辑:赵菲菲  校审:常艳敏  审核:朱明光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