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涡阳小伙张维道:公益路上,接力播撒爱的火种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月26日下午,在黄山市黟县宏村,一名中年男子驾驶三轮车突然被一块巨大的房门梁砸中,连人带车被压在下面。

就在危急时刻,一个身影冲到三轮车旁边,并呼唤周边路人一起加入救援。经众人合力抢救,中年男子终于“虎口脱险”。

这个身影不是别人,他就是涡阳县高炉镇的张维道。出生于1993年的他,热衷于公益事业。多年来,他帮助2000多名艾滋病人重拾希望,无偿献血达到8000毫升,先后资助20余名贫困学生,通过法律途径为89位农民工追回120余万元血汗钱……

张维道正在进行无偿献血。(受访者提供)

传递公益“火种”

1993年,张维道出生在涡阳县高炉镇,靠母亲摆地摊的微薄收入勉强读完初中,在好心人的资助下重返校园。在阜阳上中专时,他曾受过周火生老师的资助。周火生,生前系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曾先后100次走进大别山,个人累计捐款48万余元,并发动昆山及周边各界爱心人士为金寨县希望工程捐款、捐物1200多万元。

受到周火生资助的张维道,也在心里种下了公益的种子。中专毕业后,他考上了苏州一所大专。大学期间,张维道通过义卖筹集的善款帮助79名困难家庭孩子实现了读书的愿望,还带动朋友结对资助了78名困难学生。

“我在苏州做好事,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苏州人知道,安徽人知恩图报。”张维道说。

大学毕业后,张维道在苏州一家电商公司工作,后来自己经营网店。有了收入,他每个月都会拿出几百块钱资助贫困学生,累计资助学生23名。受资助的贫困学生遍布江苏、云南、河北等地。

2022年9月,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授予张维道“希望工程爱心大使”称号。“我要把周火生老人的爱心像蒲公英种子一样,继续扩散下去,在更多的地方落地生根。”张维道表示。

组建“艾友之家”

2010年,张维道的一位朋友因染上艾滋病离世,这深深触动了他,由此开启了从事艾滋病志愿者服务的征程。

他深知许多患者不愿曝光自己的身份,害怕受到人们的歧视,于是便想到通过建立QQ群的方式吸引“艾友”。

小东和豆豆(化名)在2013年被查出感染艾滋病病毒,起初二人心灰意冷,不愿接受任何治疗。张维道通过QQ群认识他们后,主动前去拜访,激励他们重燃希望。

当一名艾滋病志愿者有时还会遇到危险。2013年,他在阻止一位艾滋病患者过激行为的过程中,导致二人血液发生交叉感染。为此,张维道不得不服用阻断性药物。在那段煎熬的日子里,药物带来的种种副作用让这个1米8的大男孩从120多斤瘦到仅有90多斤,同时还要忍受来自外界的不解和非议,甚至丢了工作。

庆幸的是,三个月后张维道成功阻断了艾滋病病毒。但这些不仅没有使他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帮助艾滋病患者的信念。

他创建的“艾友之家”QQ群加入的艾滋病患者最多时超过4000人,为2000多名“艾友”提供过心理辅导与生活帮助。

2021年,苏州市文化馆以张维道艾滋病志愿者事迹为原型,创作了舞台剧《和你在一起》,并在江苏多地进行展演。

公益没有“终点”

工作中,张维道发现周围有不少人不懂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他便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帮助他们维权,渐渐地有了一个“工会主席”的外号,只要大家遇到问题都会找他。

2014年,张维道所在的公司破产,老板跑路,仓库被抢,他带着89名兄弟姐妹走上维权之路,最终为民工们讨回血汗钱120余万元。

2015年8月份,涡阳县总工会在昆山设立农民工维权服务站,聘任张维道为昆山维权服务站站长。他通过QQ群,服务站工作人员与农民工开展互动,定期发布劳动法规知识、活动信息等,并及时收集和反馈农民工遇到的各种问题。

虽然已经不再担任涡阳县总工会昆山维权服务站站长,但张维道仍然关心农民工维权问题,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张维道还是一名献血达人。2012年至今,他累计无偿献血达8000毫升,并带动不少同事朋友也加入了义务献血队伍。

在公益路上,张维道收获了很多的荣誉,他先后获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苏州市道德模范与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2017年,他与胡歌、张艺兴、尼格买提·热合曼等人,一起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公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希望我的行为能像火种一样,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中来,去照亮和温暖更多的人。”张维道表示。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