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也到了溺水事故的危险期、高发期。亳州高新区是新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内共有坑塘、河流等水域420处。可谓点多面广量大,巡查管控难。
为预防溺水事故发生,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儿童及家长防溺水安全意识,连日来,亳州高新区坚持生命至上,健全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的防溺水格局,打出了一套疏堵结合的防溺水“组合拳”,全力保障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
第一社区管理中心护塘员正在对防溺水救援物资进行检查。
加强巡查,打好防溺水“预防针”
“小朋友,这里非常危险,请立刻离开!”5月14日上午,天气炎热,在凤尾沟段,第一社区管理中心伊顿社区专职护塘员王文化正在例行巡河中,他发现有未成年人在水域旁边玩耍,便立刻上前进行教育并劝返。
王文化说,自从4月底成为一名专职护塘员以来,自己每天都会在凤尾沟辖区河段巡查,巡河时看到有孩子在水边玩耍,便会立刻上前制止,并劝导他们离开。为了保障辖区孩子们的安全,他每天都会坚持多巡几遍。
在劝返河边嬉戏的儿童后,王文化便开始沿着凤尾沟河段对沿途的防溺水救援物资进行检查,看到有缺损的他会立刻补给到位。橘色的救生圈和救生衣在河畔显得异常醒目,散步路过的人总会忍不住望上两眼。除了救生圈和救生衣,现场还设置了救生长竹竿和救生绳,确保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可以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救援。
“溺水救援的黄金时间是落水后的5分钟内,如果依靠专业营救力量,很难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万一在我们巡河时间段以外有人落水,路过的人哪怕是不会游泳的都可以用这些防溺水设备进行救援,大大保障了居民的生命安全。”王文化说。
在第一社区管理中心,像王文化这样的专职护塘员有5个。第一社区管理中心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郭祝蒙告诉记者,第一社区管理中心辖区共有3条水域,分别为宋汤河东段、凤尾沟南段、龙凤新河,辖区内河段总长约6公里。为了做到全天候不间断巡河,配备专职巡河员5人,巡河志愿者约70人,自防溺水工作部署以来共计巡河约500人次。
第一社区管理中心党委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坚持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成立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防溺水工作,明确各社区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签订防溺水安全责任书。认真开展水域隐患排查及整治,对辖区内的堤坝、河流、水塘等水域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危险水域做好安全警示工作。同时,第一社区管理中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利用电子屏循环播放防溺水宣传标语,利用广播播放“防溺水工作提醒”,并利用微信群转发防溺水提醒知识,营造浓厚宣传氛围。针对社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社区志愿者上门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彩页,多次嘱咐,提高家长及监护人的重视程度。下一步,第一社区管理中心还将与辖区各中小学合作,邀请专业救援人员到辖区学校开展防溺水知识讲座及防溺水应急演练等。
升级装备,撑好防溺水“安全伞”
“请不要在河边逗留,希望你们听到广播以后抓紧时间离开……”近日,在十九里镇沈营村的一处水域,几名家长带着小朋友刚靠近水域,旁边的防溺水智能监控系统便立即响起警报,而此时,十九里镇沈营村村委会委员刘景峰的手机上也接收到监控系统发来的短信,他一边通过手机隔空喊话警示,一边安排人员赶到水域处将家长和学生劝离,并提醒他们,以后不要靠近危险水域,注意防范自身安全。
刘景峰说,这套智能监控设备对防溺水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旦有未成年人靠近危险水域,相关责任人的手机上立刻会收到提醒,收到提醒后可立即开展劝离,大大节省了我们的人力物力。
据了解,这套智能监控系统可24小时对进入警戒线范围人员进行警示,包保责任人可以通过手机端实时远程巡查,接收风险预警信息,通过远程喊话、现场处置等措施,第一时间排除青少年儿童溺水隐患,实现重点水域监管由人防、物防向技防的转变,有效降低溺水事故的发生。
十九里镇副镇长李德明告诉记者,十九里镇共有73处水域,其中A、B类危险水域27处。
自防溺水工作开展以来,十九里镇开展重点水域常态化、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摸清河流、沟塘、机井、废弃水体等各类水域的具体情况,建立安全隐患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实行“清单化、闭环化”管理,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地段和水域,逐一落实隐患整改责任。
为切实做好防溺水工作,十九里镇将智能监控系统运用到防溺水工作中,分别在一些危险水域安装了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监控并预警提醒,大大提高了防溺水预警能力和工作效率,成为防溺水工作的有力补充。同时,为了保障万无一失,还安排了专职护塘员进行不间断巡查,以便出现突发情况可第一时间干预、救援。下一步,十九里镇将继续严抓防溺水安全教育,实行家校携手,部门联动,社会联防,为辖区青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
十九里镇在水域旁安装的防溺水智能监控系统。
多点发力,织牢防溺水“防护网”
随着暑假的临近,防溺水工作更是进入关键时期。亳州高新区教育系统时刻紧绷预防溺水这根弦,常态化多形式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安全度过清凉一夏。
亳州市教育局高新区分局党委副书记孙结红告诉记者,亳州高新区辖区内共有96所学校,逾10万名学生,其中九成以上是义务教育和幼儿园学生。作为高新区防溺水工作的牵头单位,高新区分局在做好在校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同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打出了一套疏堵结合的防溺水“组合拳”,严密守护学生安全。
溺水猛于虎,防溺水宣传教育刻不容缓。孙结红表示,作为牵头单位,高新区分局多种形式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让防溺水知识入脑入心。如,通过班会、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防溺水书画比赛、防溺水歌舞操等,开展日常教育,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1530安全教育模式”,即在学生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包括防溺水在内的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通过“1530安全教育模式”天天讲,把防溺水宣传工作做细、做精、做规范,帮助学生树牢遵守防溺水安全规则的意识。
针对监管缺失儿童,高新区分局要求学校提前谋划,特别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重点人群进行摸排并建立台账,建立四级包保网络,学校、社区都要定期进行家访,上门宣传防溺水,要求监护人尽到看管职能。
物资储备是防溺水工作的基本保障,在关键时刻能帮助落水者争取黄金救援时间。高新区分局切实抓好各水域基础设施配备,要求每个水域都要配备警示牌,牌上公开包保责任人联系方式。每个水域都要配备救生“四件套”(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竹竿、救生绳),进一步提高群众警惕性和关注度,降低安全隐患。每个水域都要配备专职护塘员并开展不间断巡逻,及时对在水域周边的嬉戏人员进行劝阻,全力遏制青少年儿童溺水事件的发生。
截至目前,高新区共配备警示牌894块,救生物资“四件套”1264套,护塘员282名。此外,为了补充村级应急救援力量,并鼓励有条件的村,将退役军人等身体素质好、水性好的吸纳为村级救援队员,目前,已组建村级应急救援队伍7支,吸纳了241名志愿者。
随着系列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的全面铺开,防溺水安全教育正逐步入耳、入脑、入心,增强了家长、师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孙结红表示,随着暑期临近,高新区将持续常态化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及各方面保障,不断夯实防溺水工作基础,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网,为青少年儿童平安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