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孙庙乡: 拓宽增收助农路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月6日孙庙乡加大秸秆离田工作验收督查,督促各村抓紧时间清理田间、地头、沟边、路边、房边秸秆,确保秸秆“五离”行动完美收官。今年夏收孙庙乡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秸秆收储力度,全乡6万余亩小麦全部实行打捆离田。

据悉,今年三夏生产过程中,孙庙乡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有效路径,围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想办法、找出路,努力探索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等利用新模式,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有力促进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富民村2600多亩的大片麦田里,牵引着打捆机的数台机车成为了主角,它们轰鸣着在田地间往返穿梭,快速地进行秸秆打捆作业,把残留在地里的散落秸秆打成一个个石磙样的圆捆,它们也成为孙庙乡全面展开的秸秆禁烧、打包离田工作的中坚力量。

让秸秆有出路,让农户有增收路,秸秆离田项目是孙庙乡推进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的有益探索,串起了一条低碳环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也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所接受,实现了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为切实做好2024年全乡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我们立足一个早字,早宣传、早动员、早准备,集中精力抢抓机械化收割、抢抓秸秆禁烧、秸秆离田与综合利用,坚决落实秸秆“五离”。”孙庙乡环保站站长马利介绍,全乡通过开展秸秆集中打捆离田工作,集中清理清运堆积秸秆,不仅让秸秆真正变废为宝,还能从源头上排除焚烧隐患,对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供稿:曹炳新 汝大为

编辑:赵菲菲 校审:蒋海涛 审核:丁静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