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里镇:五老乡贤显身手 温暖民心解纷忧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以来,十八里镇党委、政府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深入推进“民生呼应 暖心走访”活动。这一举措,不仅将信访服务模式由传统的“坐等上门”转变为“主动入户”,更是通过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及时、准确地把握了群众的心声和诉求。截至目前,镇里已经摸排出超过200件次的矛盾纠纷,这些纠纷涵盖了宅基地、婚姻家庭、土地、邻里等多个领域。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矛盾,该镇对每一类纠纷进行了分类汇总,并针对性地转交给相关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干部。

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问题,提高矛盾化解的效率和质量,十八里镇还广泛吸纳了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群众认可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了“五老乡贤”矛盾纾解组。这些乡贤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了化解矛盾的得力助手。

“孙书记是蒋李的老书记,你说的话我们都认同。”在一次因新村建设征迁补偿而引发的宅基地分配信访问题中,“五老乡贤”矛盾纾解组发挥了关键作用。老干部孙书记作为蒋李村的老书记,以其对村庄的深厚感情和对群众需求的深入了解,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村里在补偿方案上缺乏明确的细则和群众共识,导致大家各执一词、争执不休。为此,他建议村里先召开大会,结合大家的诉求对原有方案进行细化,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最终方案。这一建议不仅得到了群众们的认同和支持,也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十八里镇,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通过“五老乡贤”矛盾纾解组的努力,许多看似棘手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也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未来,十八里镇将继续深化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更加有效的措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和谐的居住环境。

供稿:冯可龙  陈雨晴

编辑:蒋海涛 校审:支苗苗 审核:朱明光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