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里镇:探索“网格+信访”机制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以来,谯城区十八里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倾力打造“网格+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将信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最末端,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科学划分网格,打造便捷服务体系。十八里镇按照“就近就便、规模适度、动态调整”的思路,将全镇划分为39个网格、443个居民小组网格,建立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为总网格长、包村领导为村级网格长、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为村级网格员的网格管理体系,推深做实“小网格服务大民生”,让群众说理解纷摸得到门、找得到人,努力打通信访工作“最后一公里”。

真情实意走访,竭诚摸排矛盾纠纷。十八里镇建立健全“民声呼应”工作机制,依托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的“民声呼应·暖心走访”行动,每月根据村(社区)情况安排随机走访,每季度全镇集中走访,推动全镇50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联系服务群众,落实干部主动“问事”、百姓互动“说事”、党群联动“办事”,力争做到矛盾纠纷在前端化解、不上交。年初以来,全镇通过走访摸排收集宅基地、征迁补偿等矛盾纠纷10余个,全部妥善解决处理,同比去年,网上投诉、上行上访等申诉求决类信访事项减少5件,信访总量下降35%。

完善化解体系,全心全力为民解难。十八里镇坚持落实接诉即办闭环管理机制,要求网格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登记,每日上报到村(社区),村(社区)整合老干部、老教师等力量先行处理,村(社区)不能解决的事项汇总到镇,提级办理。重点事项、历史积案等由镇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靠前指挥,镇信访办一盯到底,依法分类、梯次推进,直至解决到位。此外,梳理汇总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建立“不满意清单”,跟进处理、动态更新,确保每一件信访事项得到妥善处理。年初以来,全镇办结信访事项15件,其中积案2件,群众满意率达95%。

供稿:冯可龙   陈雨晴

编辑:蒋海涛 校审:赵菲菲 审核:丁静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