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工作工资不低,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庭,一个月收入4000余元,比出门打工还强点。”7月3日,在谯城区十八里镇马营村一家木材加工厂,工人卢芳一边打磨桐木产品,一边笑着说。一件件精美的桐木制品从这些工人们手中下线,成为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的“金盒子”。
这个木材加工厂的负责人叫吴占山,原是十八里镇马营村的村干部,于2010年辞职创业。“以前在村里工作,主要是为群众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村民还不富裕。后来,看到我们当地的桐木资源很丰富,就辞职专心干事业,带领周围村民搞经济,发家致富。”吴占山说。
吴占山最初从买卖桐木开始,在家里做初加工,销售半成品,利润比较低。2013年,吴占山租地20余亩建设了桐木加工厂,做桐木深加工。2015年,他注册成立了木材公司。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他的加工厂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庭作坊,变成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利润200余万元的桐木加工企业,吸纳附近村民40多人常年在厂里务工,人均增收5万元。同时,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从事桐木原木买卖,户均增收10万余元。马营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桐木加工专业村,村民通过从事桐木加工销售走上了致富路。
“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酒盒、饭盒、筷子盒、香料盒等包装材料,纯木制作,不刷漆,比较环保。”吴占山说,桐木深加工后,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收益,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近年来,十八里镇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双培双带”,发展“一村一品”产业,逐渐形成一批药材、蔬菜、果树、养殖、木材加工等专业村,让村民在家门口找到致富门路,乡村振兴有了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