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如今,市面上常见的“火罐”多为玻璃罐。但在我市,一种独特的“铜火罐”也颇受市民青睐。发明人侯怀奇潜心研究的铜火罐诊疗法,被列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候怀奇(右)在演示铜火罐疗法。
创新发明永不止步
“拔罐的时候要找准穴位,‘对症下罐’,力度也要把握到位。”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芍花路附近的侯怀奇的课堂上,看到他正在向学生们演示拔罐技艺。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从事这一行,在为患者拔罐的过程中发现,玻璃罐温度变化太快,容易忽热忽凉,在走罐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黑色或者紫色斑痕,往往要好几天才能消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侯怀奇尝试用铜做火罐。他翻阅大量资料,从铜的特性、外观设计、实用性等方面入手,掌握了制作铜火罐的步骤,包括下料、平整、焊接、打磨等一系列工序。侯怀奇多次到外地拜访制作铜罐的老师傅,最终设计成一款独特的铜火罐。“铜有较好的导热性和渗透力,一直有温度,在循环中进行排湿,就不会留下深色的斑痕,而且铜罐不可能发生爆破烧伤的风险。”2019年,侯怀奇发明的铜火罐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近来,侯怀奇又陆续研发出罐中罐、针灸罐、艾灸罐等复合型罐,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感。
用心践行“工匠精神”
为了提高技艺,侯怀奇专注传统中医理论研究,探索中医推拿传承和创新,独创了奇手恒康缘特色疗法,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上有明显的疗效。同时侯怀奇坚持中医推拿、手法正骨、脏腑调理、经络调理的互补互助、融会贯通理论,形成独具特色的调理文化。
华佗夹脊穴罐疗法调理强直性脊柱炎、针罐结合调理治疗血瘀证、艾灸罐调理脾胃虚弱,连环罐疗法驱寒祛湿、扶正驱邪增强体质,藏香熏罐疗法调理气滞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等……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侯怀奇利用铜火罐独特技法取得了一系列理想的临床调理效果,尤其是在调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腰肌劳损等病症方面,通过铜火罐推罐诊疗法,吸出局部风寒和淤血,使局部组织和血气畅通,达到活血化瘀、清热止痛效果。
要做盲人的“指明灯”
在残疾人群体中,盲人是侯怀奇最为关注的。侯怀奇说自己能理解和体会盲人的心理,“社会对他们的接纳度还不够,盲人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侯怀奇说。
2008年,侯怀奇创办了涡阳县东城恒康按摩职业培训学校,同年被亳州市残联批准为“亳州市盲人按摩实训基地”。侯怀奇在教学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娴熟操作技能做后盾”,摸索出一套盲人按摩师管理、培训、教学、就业的经验,引导盲人按摩业发展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和个性化,树立亳州市盲人按摩品牌形象。
分享自己20多年的从业经历。侯怀奇表示,为患者治疗不仅要靠药物,有时还要心理治疗。他认为,最好的药方是“情绪稳定、家庭和谐”。侯怀奇将中医比作绿色医疗,对中医文化的发展寄予厚望。他希望可以依据自己的从业经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育人的融合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